圖/陳文榮
文/陳文榮
下營區農會購買的兩包生黑豆,原本打算拿來做養生食品。洗乾淨後浸泡八小時,再開小火燉煮一個多小時,結果黑豆外皮依然緊繃,咬起來硬得像石頭,怎麼煮都煮不爛。放進電鍋裡蒸了又蒸,仍舊沒有熟,最後只好打電話請教農會客服。
對方說:「我們賣的是小黑豆,用來做豆漿的。若要煮熟食用,要買大黑豆,不過我們沒有販賣喔。」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黑豆還分大小,難怪怎麼煮都不軟。
於是又打電話問雜貨店老闆有沒有賣大黑豆。他說:「只有一種黑豆,不清楚是大還是小。」家人買回來後,我仔細一看,形狀雖比較渾圓,但體型與原本的小黑豆差不多。
上網查資料才知道,大黑豆的體積約0.8至1公分,黑亮有光澤,形狀偏長;小黑豆則只有0.5到0.7公分,顏色偏黑褐,光澤較弱。心想:大黑豆要去哪裡買?
後來乾脆轉念,既然煮不爛,那就拿小黑豆來做豆漿。泡水六小時後,洗淨、放入果汁機打成漿,濾掉豆渣,煮熟後加點糖,就是一杯濃郁香醇的黑豆漿。它的蛋白質與花青素含量都比黃豆高,對素食者特別適合,風味也比黃豆漿更順口。
這場「燉煮失敗」意外變成一場成功的豆漿實驗。自己動手做,沒有任何添加物,喝起來更健康、更安心。
黑豆除了可以做豆漿,還能拿來培養豆芽菜。家裡若有小朋友,不妨邀他們一起觀察豆芽成長的過程,既好玩又能培養對植物的興趣。
找一個帶濾網的容器,下方放接水盤。先把黑豆洗乾淨放入容器中,上面蓋一層紗布,噴點水保持濕潤。第二天就會看到豆芽萌出,一天天長高。記得每天補水,到第五天就能收成。
白色的細莖頂著兩片翠綠的豆瓣,模樣可愛。炒熟後清甜爽口,又是餐桌上一道簡單又營養的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