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文榮
文/陳文榮
童年時台灣光復不久,生活艱困。父親把宅院裡的果樹砍掉,闢為菜園,種植花椰菜,打算收成後販賣,貼補家用。這種改變,對父親是一項嚴峻的考驗,因為他以前從未種過田地,只能從頭學起,必然辛苦。
從整地開始,他以雙手挖掘泥土,手掌長出厚繭,仍硬撐著開闢出菜園。從菜苗種起,向鄰近的菜農請教,慢慢得到一點心得。辛苦三個月,終於有了收成,然而花椰菜瘦小,賣相不佳。
收成前一天黃昏,父親將花椰菜放進菜籃,要我第二天跟著鄰居力叔一起去批發市場販賣。當時我10歲左右,能挑得動30斤的擔子,大概是平常訓練出來的體能。以前經常跟母親到收割後的甘蔗田裡撿拾甘蔗頭,也就是留在地裡的根部。撿回後晒乾,當作燒飯煮菜的燃料。
清晨3時許,正是睡意最濃的時候,父親叫我起床。我揉著惺忪睡眼,挑起一擔花椰菜出發。
力叔家的花椰菜雪白碩大,品質優良,很快就以好價錢賣光了。我挑去的那一擔,卻沒人願意買。眼看市場就要「收市」,只好以最便宜的價格賣掉,免得再挑回家。
這時天已經亮了,市場內賣早點的小販開始營業,攤位燈光明亮,蒸騰的食物香氣陣陣飄來。我飢腸轆轆,口袋裡也有一點錢,真想買個點心再回家,但力叔卻說:「你爸媽很辛苦才種出這些花椰菜,賣不到幾個錢,不要隨便花掉,拿回去交給他們。」力叔的花椰菜雖然賣得好價錢,他自己也捨不得花錢吃點心,非常節儉。
第一次挑一擔花椰菜到市場販賣的經驗,令我印象深刻。在幼小心靈裡,深切體會到賺錢的艱辛,也因此養成了儉約的習慣。我家的花椰菜賣不到好價錢,母親說讓我挑去市場太辛苦,乾脆把剩下的花椰菜砍下來,煮熟後晒成菜乾,自家食用。無論熱炒或清蒸,風味清淡可口,很受素食者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