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專欄】秋季養生之道

文/吳建東中醫師 |2025.09.27
721觀看次
字級
秋季乾咳氣喘,可考慮杏仁等用藥。圖/吳建東中醫師

文/吳建東中醫師

宋玉在《九辯》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兩千三百年前的楚辭,就說盡了秋季肅殺蕭瑟、草木凋零的特色。秋季的主氣為燥,主要影響的臟腑為肺。與肺相關的鼻竅、毛皮、大腸,也會受到干擾;其他需要滋潤的器官如眼睛、口腔,也會受到秋燥而感到不適。因此,最近門診鼻過敏、咳嗽的患者相當多,皮膚乾癢、眼睛乾澀、口乾舌燥的患者也不少,而大家比較少注意到的,就是便祕的患者也增多了,特別是大便乾硬如球的這種便祕。

許多體質較乾燥的患者,在這時候會特別得不舒服,比如說乾燥症、乾眼症、便祕等等的患者。一般來說,在秋分以前為溫燥,氣候雖然乾,但還是有溫的特性,所以會容易身熱汗出,但同時又有口乾舌燥等症狀,這時水分會更容易散失,建議要多喝水,以補充流失的水分。而在秋分之後寒意漸增,氣候就會轉微涼燥,皮膚口腔乾之外,也更容易受寒著涼,這時同樣要處理燥而多喝水,但就建議改喝溫水以袪除涼意。

秋季有明顯的心理變化,那就是情緒會容易低落,可能吹涼風就傷悲、看到落葉也跟著落淚,這就是秋季「肺之氣燥,其志為悲」的具體表現。這類似於現代醫學的季節性憂鬱症,有可能與日照減短有關。中醫認為這就是陽漸消、陰漸長,太陽能量逐漸減少所致,因此多出去散步、運動、晒晒太陽,就是改善情緒低落的最省錢妙招。

至於秋燥改善,除了多喝水,還有哪些方式呢?如果腸胃乾燥,消化不良的話,山藥、茯苓等調理腸胃的藥物就可以考慮使用;如果口乾舌燥、心煩不寧的話,那麼百合、蓮子的滋陰養心可以取用;如果是乾咳氣喘的話,那麼杏仁、麥門冬之類的藥物就會考慮,但要注意:市面上有許多產品名字叫杏仁、大杏仁、杏仁果、美國杏仁等等,其實並非杏仁,而是另一種植物,實為扁桃仁,雖然同樣有潤燥功效,但吃過多會容易上火,食用時請勿過量。同時要避免吃太多燒烤、油炸、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秋燥的症狀。

秋季日照漸短,黑夜漸長,我們人體與天地相應,陽氣也會逐漸減少,因此鼓勵大家在此時多出去走動,郊遊、慢跑、騎單車都是這時適合的好活動,這也是重陽登高的好處。當然要注意這時的氣候較乾燥,太過劇烈、流汗過多的運動可能勿過量。如果有需要,也請大量補充水分。緩和的運動如太極拳、五禽之戲,此時就相當適合。另外,在秋季後半段的涼燥,氣溫漸低,要注意外出的氣候,勿在刮大風情況下勉強運動,以免感受風寒。

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中秋時節台灣流行燒烤,但請勿過於烘烤,使得食物過於乾燥,也別使用過多過鹹的醬料,以減少肝腎負擔。食用時要多搭配新鮮蔬果,以減輕燒烤的燥性,同時也要注意烤焦的食物就別再食用了,那可是一級致癌物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