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好父母展韌性 青春兒女不卡關 陳玲芳 |2025.09.27 語音朗讀 66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父母若能成為「安全的避風港」,孩子就更有勇氣去探索、嘗試,遇到困難也敢來求助。(示意圖) 圖/Pexels袁瑋請家長放心,如果是危險狀況,醫師一定會跟家人說。圖/振興醫院提供青少年遭遇情緒風暴時,可選擇大家都不忙的時候談心裡話,家人則可試著尊重與同理。(示意圖) 圖/Pexels 文/記者陳玲芳 「醫師,我不知道我女兒怎麼了。以前那個愛說愛笑的孩子,現在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我想跟她聊天,她就一臉『你們都不懂我』的表情。我沒有給她壓力啊,怎麼還是這樣?」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銀光學苑主任袁瑋,常在診間聽到中年父母提出這樣的困擾。她指出,愈來愈多青少年走進(主動或被迫)身心科,有些是因為不想上學,有些是人際關係出了問題,還有些是情感上的困擾。數字背後的真相「青少年本來就比較叛逆吧?」事實可能比想像的嚴重。世界衛生組織告訴我們一個驚人數字:每6個10-19歲的青少年中,就有一個正在經歷精神心理問題。在台灣,自殺死亡常為10大死因之一,在全人口中,自殺死亡從2010年開始便已退出前10大死因,但在15-24歲年輕族群死因中,卻始終占據死亡原因的前3名。這些冰冷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正在掙扎的年輕生命。為什麼青少年特別容易「情緒風暴」?袁瑋表示,涉及生理、心理、環境3大原因。早期介入的重要性「等他長大就好了!」是許多家長的想法。研究顯示,青春期的心理問題如果沒有妥善處理,會像影子一樣跟著孩子一輩子。袁瑋看過太多成年患者,因為青少年時期創傷沒有被好好照顧,在職場、婚姻中重複著相同的痛苦模式。相反地,那些在青少年時期就學會面對情緒、尋求協助的孩子,往往展現出驚人的韌性。「他們知道遇到困難時該找誰求助,也更懂得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3大面向藏解方她特別從家人、自身、政府三大面向,提出可能的解方:◎年輕人自己能做什麼?1.善用資源:這一代年輕人比父母更重視心理健康,這是好事。學校輔導室、身心科門診、心理諮商所,還有許多優質podcast、網路資源或書籍,都是很好的選擇。2.尋找榜樣:如果覺得大人不理解,不妨找值得信任的前輩(學長姐、堂兄姐),他們可能有過相似的經歷。3.學會和家人溝通:選擇大家都不忙的時候談心裡話,也要理解父母可能需要時間消化,他們那個年代沒有心理健康的概念,多給彼此一些耐心。◎家人能做什麼?從小扎根心理健康教育,就像教孩子刷牙預防蛀牙一樣,心理健康也需要從小培養,特別是大人的情緒管理方式,孩子都在默默學習。1.理解與接納:荷爾蒙與大腦發展的變化會讓孩子顯得矛盾或叛逆,試著從他們的觀點理解,不要急著「教他正確的想法」。2.培養關係:除了糾正,是否有輕鬆的相處時間?例如一起運動、看劇、聊時事。先有關係,才有影響力。當聽到意外的想法時,不要馬上否決,保持好奇心,試著理解為什麼他們會這樣想,或讓他們試著以不同角色可能會如何去想同一件事,訓練孩子分析和同理的能力。 3.尊重與支持:尊重未必代表認同,而是接納孩子有不同想法。同理他們的感受,這樣他們才能信任你是可以開口的後盾。4.不要害怕專業協助:常遇到家人阻礙青少年看身心科,深怕依賴藥物,但小問題不處理可能變成大問題,除了開藥,個別心理或家庭諮商都很有幫助。有時家長陪同卻不敢進來,或孩子不讓家長進診間,青少年看門診有時會需要自己與醫師談,比較能表達自己想法。袁瑋請家長放心,如果是危險狀況,醫師一定會跟家人說。◎政府能做什麼?1.轉介、求助系統要順暢:台北市1999轉8858諮詢專線、衛福部24小時「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提供青少年諮詢,各學校也有諮商輔導中心。目前,衛福部也提供15-45歲有心理諮商需求的民眾,每人3次免費心理諮商。2.全民心理教育與推廣身心健康:從小培養心理健康觀念,特別是成人的壓力管理、溝通方式與對心理健康的重視,會深深影響孩子。3.注意媒體影響力:媒體在形塑對世界和自我觀念及同儕認同上,有不小影響力,政府無法干涉媒體,但可以引導或引進傳達包容、獨立思考的內容。韌性技巧培養看過來1.規律生活:保持作息穩定、運動習慣,讓大腦和情緒更平穩。2.找到支持:和朋友、家人或信任的師長分享心情,減少孤單感。3.建立成就感:設定小目標並逐步完成,累積自信與抗壓力。父母若能成為「安全的避風港」,孩子就更有勇氣去探索、嘗試,遇到困難也敢來求助。青少年正處在充滿矛盾與變化的階段。但研究顯示,只要他們能感受到「自在與人相處」、「知道別人對自己的期望」、「對生活有掌控感」,性格就會往正向發展,情緒更平穩、做事更認真負責。父母不需要成為「完美父母」,「夠好的父母」就已經足夠。最重要的是,家長也要照顧自己,因為身心健康的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與最大的祝福。 前一篇文章 聊聊心裡事 你不必總是為別人而活! 與自己相遇的三個練習 下一篇文章 【中醫專欄】秋季養生之道 熱門新聞 01【獻給動物朋友的詩】種子手作,是向森林回禮的方式2025.09.2502亞裔中秋美食文化節 紐約協會推廣蔬食2025.09.2403【為人父母】你別幫我2025.09.2404人間福報贈報助學 台南174校受惠2025.09.2405體驗佛教文化 Rollins大學搬教室到光明寺2025.09.2406【生活 快門】粒粒皆辛苦2025.09.2407菲3萬人示威釀警民衝突 逾百人被捕2025.09.2408樂齡學苑開學 台北道場開啟長者生命力2025.09.2609皮蛋怎麼作?2025.09.2410棒球亞錦賽 中華隊7局扣倒南韓2025.09.24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中醫專欄】秋季養生之道聊聊心裡事 你不必總是為別人而活! 與自己相遇的三個練習一分鐘降血壓操, 比走路、減鹽還有效!【養眼專欄】病毒性結膜炎會傳染, 注意清潔問題中老年身高縮水 骨質疏鬆找上門【營養專欄】拜拜這樣準備,更健康安心! 作者其他文章吃燒烤就醬搭 無肉不失色佛光人愛心接力 挺進泥濘第一線吃完燒烤來顆綠奇異果 友善腸胃降低長輩孤單感 陪唱歌、聽音樂台灣防盲送愛 義診點亮偏鄉視界秋分養生調身心 潤肺護胃增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