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音齋】 布施孝道月 趣致可口鬼饅頭

文/史蒂芬 |2025.08.30
58觀看次
字級
孝道月可準備創新的祭品 圖/史蒂芬
做成天婦羅佐餐 圖/史蒂芬
地瓜輕捏成團,放在模型內蒸熟 圖/史蒂芬
鬼饅頭是日本歷史悠久的庶民點心 圖/史蒂芬

文/史蒂芬

農曆7月半是國人熟知的中元節,憶起童年住在宜蘭鄉下,家家戶戶就算標會,也要準備澎湃的供品比拚臉面。信步走到廟宇的大廣場,還有嘴裡咬著鳳梨或麵龜的整排大豬公,常讓前來探訪的都市親友,看得目瞪口呆呢!

然而,星雲大師對於傳統7月的看法,卻顯得十分宏觀;且認為殺生獻祭的活動,絕不值得提倡。

大師開示:「佛教稱農曆7月為孝道月,旨在鼓勵行孝報恩,普度齋僧,其功德不但能使生亡兩利,同時也在破除一般民間殺豬宰羊,廣設宴席以普施鬼魂,造成無數生靈成為人們刀下、嘴邊的犧牲品之不良風俗。因此每逢7月,一般寺廟大都會啟建盂蘭盆報恩孝親法會,而信徒則為供僧、祭祖而大行布施功德。」由此可知,中元應該是情義深重的節日。

走筆至此,忽然想起日本歷史悠久的庶民點心「鬼饅頭」(註1)。名字聽起來雖然怪嚇人的,但其實是用切塊的地瓜(番薯)作成的。在很多台灣人的印象裡,地瓜若用來製作點心,一定要先蒸熟壓泥,再融合其他粉料、砂糖或油脂提味,才能做成糕點。但是這個樸實無華的日式點心,外觀卻先給人一種「不甚美味」的錯覺,連我也這麼懷疑過。

等到親自學習後,才發現製作的關鍵,在於地瓜前置處理時,須先去皮切丁、用水洗過(把澱粉去除)。難怪成品吃起來微Q爽糯、清甜淡雅。時值農曆7月,有空時何不做做看這款獨特的「鬼饅頭」呢?除了可作為有趣別致的供品外,也可以炸成天婦羅,拿來佐餐,更使人回味無窮呢!



食 材

地瓜500克、糖100克、低筋麵粉150克、鹽半小匙、芝麻香鬆適量

作 法

❶地瓜去皮後切丁,用水漂洗過把澱粉去除,再瀝乾備用。

❷地瓜加糖醃漬約30分鐘,待滲出水分就行。

❸最後加麵粉將地瓜丁輕捏成團,放在模型裡(註2),然後蒸約15分鐘即成。可冷藏食用。若吃不完,也可做成搭配蕎麥麵或白飯的天婦羅(註3),味道不輸台灣古早味炸蔬菜喔!



美味看板

註1.鬼饅頭因為露出來的地瓜塊,外觀像神話故事裏鬼怪的武器(角或棍)因而得名。發源地是名古屋北部(昔日番薯產區),因製作材料簡樸,遂從糧食短缺的二戰期間開始流行。

註2.若沒有鐵杯模型,可以放在杯子蛋糕紙型、適當大小的烘焙紙、中式包子紙上,舀出適量的地瓜糰蒸熟,灑上黑白芝麻香鬆即可。

註3.冷藏後的鬼饅頭可放在盤子上用保鮮膜包著,微波約15秒後回溫食用。若數量較多時,將其放在油鍋裡炸成金黃香脆,再沾天婦羅醬油或椒鹽品嘗,也是一道很棒的下飯菜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