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師與禪詩 6-6

文/星雲大師 |2025.10.08
58觀看次
字級
人並不是擁有良田千頃、大廈千間就能快樂滿足,真正的快樂是:心裡有智慧,沒有掛礙。圖/123RF

文/星雲大師

時間:1976年5月11日 地點:中興大學法商學院



第十八首 唐‧洞山良价禪師

不求名利不求榮,只麼隨緣度此生;

一個幻軀能幾時,為他閒事長無明。



在動亂的世間裡,若把人我是非看得太認真、太計較,日子不免紛紛擾擾,所以要能放下一些,隨緣一些,像皮箱一樣,用時提起,不用就放下。否則一直提著不放,不嫌累贅嗎?需要時又提不起,不是很不方便嗎?

這首偈語要我們「不求名利不求榮」,不求個人的安逸、榮耀、成就,應該為國家社會求大、求好、求榮耀。如何做到只為大眾,不為私己呢?像佛光人的信條「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常住,功德歸於信徒」,就是一種無私無我的德行。

「只麼隨緣度此生」,我們不要只顧一己得失,要多為國家社會著想,為大眾造福,不辭辛苦努力奉獻服務,廣結善緣。

想想「一個幻軀能幾時,為他閒事長無明」,人生不過百年光陰,為什麼一定要為過眼雲煙勾起無明煩惱,徒然牽腸掛肚?正如無門慧開禪師的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不要把個人瑣碎的事掛在心頭,但是對普度眾生的事則要積極,對社會福利工作更要護持,如:修橋鋪路,功德無量;濟危扶困,成人之美。活在世間上,懶惰懈怠也是幾十年,自私自利也是幾十年,何不積極為國家社會多做點事?為社會的安和樂利多多造福呢?

第十九首 唐‧龍牙禪師

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無念復無涯;

時人若問居何處,綠水青山是我家。



這一首詩偈是龍牙禪師修行自在的寫照。

「木食草衣心似月」,我雖然以花木水果為食,以樹木草皮為衣,但是我心好似天上月,明朗得很。「一生無念復無涯」,我一生不妄求、不計較、不執著,人到無求品自高,人到無念便安閒。所以龍牙禪師參禪悟道以後,就過著木食草衣逍遙自在的生活。一般人百般計較,又要錦衣美食,又要名聞利養,但對一個修道者而言,木食草衣比錦衣美食更莊嚴、更美好!

我們住在五欲六塵裡,煩惱痴迷;天人居住在莊嚴的宮殿裡,享受欲樂;二乘人居住在清淨無為裡,佛的法身居住在虛空無住中,正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人若問居何處,綠水青山是我家」,這是一個比喻,有的人過去住在染汙的地方,現在搬到清涼淨土;過去住在執著裡,現在住在無我裡;過去住在煩惱裡,現在住在菩提裡;過去住在動亂裡,現在住在安靜裡。我們不妨問一問自己,我們究竟住在哪裡?

身心若居住在人我裡,一旦人我不在了,怎麼辦?若居住在是非上,是是非非怎能安樂?如果有人問你居住何處,你最好說:我住在菩提裡,住在清淨裡,住在無我裡,住在無為裡。如《金剛經》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人住在哪裡?居住在無所不住之處。太陽住在虛空中,看似沒有依靠,然而虛空就是它的家。時人若問居何處,綠水青山是我家。

第二十首 明‧于謙大士

千錘百鍊出深山,烈火焚燒莫等閒;

粉身碎骨都無怨,留得清白在人間。



這首詩,是描寫石灰的一生,最初「千錘百鍊出深山」,採自深山的礦脈,「烈火焚燒莫等閒」,運送到窯裡用烈火焚燒,經過強度的熬燒後,變成石灰,才能用來粉刷牆壁。石灰「粉身碎骨都無怨」,只為「留得清白在人間」,它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世間。

人要像石灰一樣,經得起千錘百鍊的考驗,活在社會上,對於人情冷暖、金錢得失、生活的貧富,乃至一切的嘲笑辱罵、歌功頌德,都要以平常心對待,世間如火宅、如怨城,在艱難困苦的紅塵裡處事,就像在烈火窯中焚燒一樣,不妨等閒承受。

為了成就事業,實現一生的理想,何妨以委曲求全、忍辱負重的精神,抱著為人服務奉獻的作風,去實踐「粉身碎骨都無怨」的志願。鍥而不捨,勇往直前,使一世身家性命都「留得清白在人間」,成就佛教,成就聖法,成就眾生,不正是「了生脫死」的極致嗎?

活在世間上,難免有職業上的辛苦,心靈上的煩惱,種種的折磨痛苦,真是無日無之。我們要努力超拔,脫出煩惱苦海,進入菩提境界,千萬不要因為一念之差鑄成大錯,不能留得清白在人間,再回頭已是梁柱傾、鬼號哭,什麼都挽不回了!

第二十一首 宋‧無門慧開禪師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這一首詩偈,是對如何做人、處世、安身立命做了個很好的開示。「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春天的百花開了,秋天的月亮特別皎潔,夏天吹拂著徐徐涼風,冬天飄著皚皚白雪,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更替,就像我們生老病死的過程。在現實生活裡,經年累月酸甜苦辣的日子,假如我們能將生老病死的無常、榮辱得失的好壞,都不掛在心上,那就是人間最好的時節了。

人並不是擁有良田千頃、大廈千間就能快樂滿足,真正的快樂是:心裡有智慧,沒有掛礙。一個人即使錢財再多,名位再高,若有人我的掛礙,有人我的是非,有名聞利養的百般計較,家事、國事、心事太多,心裡壓力就重;錢財愈多,名位愈高,徒然愈放不下,又有什麼意義?我們要學習舉重若輕的心胸,減少心上的壓力,才能輕鬆自在,真實體會到人生的意義。

所以「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什麼是人間好時節?只要我們心好,看一切都好,父母愛我,子女孝順我,朋友對我好;你感到人好,你自然就會待人好;你感到事好,做起事來就會得心應手;你感到境好,走在路上,躺在椅子上,一切都是那麼美好!真是「心中無事一床寬,眼內有塵三界窄!」

一個人光是要求世間好、環境好、朋友好,是沒有用的,要先求自己好。要能從心好做起,才能感受到世界一切都美好。事好、人好、話好,無一不好,那便是人間好時節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