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鈞堯
「馬大」是暱稱。我一直沒搞懂,他擔任寶馬集團總裁,何以不稱「馬總」而是「馬大」。進辦公室,他喃喃念著我的名字,不久後認出來,「我們一起吃過飯呀?」我也認出他了。青年詩人林燿德,在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祕書長期間,曾經「計畫性」吸納年輕作家,我不僅入會,還不明就裡成為理監事。什麼會務都不曾會晤,倒是年少時阮囊羞澀,為圖幾頓好食,會議聚餐不曾缺席。
貪吃,吃出好運,馬大恰在其中,他放下人事資料,一副吳鈞堯這個人我很熟呀,不需要再讀資料。跟馬大面試前,已經與總編輯、副總裁、財管部經理面試,資深同仁說,他們從來不知道「區區」雜誌社主編,竟然面試許多回。說是「區區」,肇因公司以營業額區分貢獻度,雜誌社勉強自負盈虧,宛如小媳婦,卻不知雜誌社是文學花園,培育也分枝文字樹苗。
我脫穎而出錄取,同仁們看我,難免露出我肯定有兩把刷子的佩服神態,我按捺沒說,倒非履歷優秀,而是因緣際會,公司場域外已經認識馬大。善緣,什麼時候播下,非常難說,我也隨著馬大紅筆一揮,有了機會,為年輕學子播種文字善緣。
試用期滿,雖然寫了近萬字謅議,能否續聘毫無把握,主管們幾次約見,微笑不露齒、客套又神祕,語調暗示,彷彿男女戀情,撲朔又迷離。
人事簽呈送上去了,如同當初面試,一關又一關。某天上午,馬大拿著文件走進主管辦公室,「要幹就幹真的,不要幹什麼副主編、代主編了……」
也還是資深同仁說的,試用期後直接升主編,「你是頭一位……」
馬大退休後,我們又在聚會場會晤,我舉杯答謝知遇,馬大滿臉茫然,猶如日後有人答謝我用過他的稿件、寫過鼓勵的信,我也是一臉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