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時節氣】處暑 秋風一曲採菱謠

文/張梨美  |2025.08.25
82觀看次
字級

文/張梨美

立秋過後處暑至!處,止也,終結之意;處暑意味著暑氣至此而止。這時,三伏天已過或近尾聲。民間借用出伏、入伏的說法,將處暑稱之為「出暑」。一出一入,出了暑,入了秋,暑氣漸去漸遠。顧盼流轉間,天氣漸漸轉涼,綠葉慢慢變黃;天上雲朵冉冉,疏放而自如!

秋風初起,兩廣地區盛行煎藥茶,意謂入秋要吃點「苦」,有益清熱、去火、消食、除肺熱。其風俗,可溯自唐朝。

秋意點點,處暑三物候:一候鷹乃祭鳥。老鷹感受到大地的肅殺之氣,開始大規模捕獵,食用之前,將獵物整齊置放,猶如向天祭祀一般。據說,老鷹不捕殺正在哺育幼鳥的母鳥,是古人眼中的「義禽」。其行為和邏輯,猶如「子釣而不綱」,孔子釣魚時只用釣竿,而不用捕魚網,如此才能確保萬物生生不息,而非大魚小魚一網打盡;二候天地始肅:陰氣上升,天地現肅殺之氣,萬物開始走向凋零;三候禾乃登:「禾」是黍、稷、稻、粱等農作物之總稱,「登」、成熟的意思。收獲的季節到了,「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伴我明月、清風!

清明種菱,初秋採嫩菱,深秋收老菱。菱角在古代單名菱,其角棱峭,故稱之。俗呼菱角,在中國已有三千多年種植歷史。菱生湖澤,需涉水採之。碧水、蘭舟,菱葉青青,菱歌裊裊,飛入時空落成詩。

李珣〈南鄉子〉:「攜籠去,採菱歸,碧波風起雨霏霏。趁岸小船齊棹急,羅衣溼,出向桄榔樹下立。」

南國初秋,空氣裡飄著淡淡的菱花香。三三兩兩年輕姑娘背著竹籠子,軟語輕言相偕去採菱。菱塘裡,船搖、水蕩,一舟一舟輕輕划過。菱花蕩裡傳來婉轉歌聲,姑娘們捲起衣袖,露出豐潤手臂,採著菱兒唱著歌。就在採得滿籠菱角準備回家時,風乍起、吹皺一池碧波,下起了霏霏細雨。喧笑聲中,她們急急齊划著小舟向岸邊靠去。一個個,躲到高大葉茂的桄榔樹下。你笑我溼了綠羅衣,我嘲你濡了紅羅裙。

好一付江南水鄉風光,明麗、輕快,洋溢著青春與自然之美。

李珣(約西元855─930年),五代十國前蜀詩人。祖先為波斯人,隋朝時到中國,唐初隨國姓改姓李。前蜀亡後,李珣守節不仕。作品多描寫南國風情,亦有描寫男女離別情緒之作。

以南國風光為背景的〈南鄉子〉一組詞十八首,婉轉清新,富地方色彩。以下這首〈南鄉子〉「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起睡鴛鴦。帶香遊女偎伴笑,爭窈窕,競折團荷遮晚照。」寫採蓮女,同具清新淡雅之美。

趙孟頫也寫過採菱女,〈後庭花〉:「清溪一葉舟,芙蓉兩岸秋。採菱誰家女,歌聲起暮鷗。亂雲愁,滿頭風雨,戴荷葉、歸去休。」

清清溪水上,蕩出一葉輕舟。夾岸紅荷白蓮裊梟,飄曳著秋天的氣息。那唱著歌謠的採菱女,明眸皓齒身窈窕,不知是誰家女兒?歌聲悠悠揚揚,飛入荷花叢中、飛入向晚黃昏,驚動了正待棲息的白鷗。白鷗抬起頭,拍拍翅膀,循著歌聲望去。陡然間,天邊似有愁,飛來大塊大塊亂雲如濃墨。不一會,疾風驟雨淅瀝瀝打下來。打在了採菱女的頭上,撲在了她皎好的臉上。打在了荷葉上,琤琤琮琮、琤琤琮琮。採菱少女一脈從容,摘了片闊大荷葉兒往頭上一遮,悠悠然、搖著槳兒回家去!

趙孟頫(西元1254─1322年),元著名畫家、書法家,傳世名畫為〈鵲華秋色圖〉。出身宋宗室,宋亡後出仕元朝,常懷故國之思與歸隱之志。此曲〈後庭花〉寓情於景,採菱女歸去,道出詩人似有不如歸去意。後人認為,此曲與唐詩人王維的〈山居秋暝〉意境相通,以畫入詩,宛如一幅水鄉秋暝圖。

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青山寂寂,空曠又深邃。日落時分,淅瀝瀝下了一場雨。雨過天晴,但見青山更青翠,遠樹近林飄著一股清新味。一場秋雨一場涼,至薄暮時分,已感到秋天的氣息。暮色襲來,皓月當空,從松樹隙間灑下萬頃波光,照著青山照著山泉。山泉清清,淙淙淙流淌於山石之間,瑩瑩閃著光,奏著樂。

正沉浸,竹林子裡傳來陣陣歡聲喧語。天真純樸的農家姑娘們洗罷衣裳,快快樂樂地歸來了。清脆悅耳的笑聲,伴著風吹竹林窸窸窣窣。漁舟劃破了湖上月色的寧靜,舟行處、荷葉紛紛向兩旁披分,傾翻了無數晶瑩水珠。青松明月、翠竹紅蓮、清泉山石,如許秋之良夜、如許質樸明淨。管它春日芳菲欲聚欲散,我自做個隱居山林的王孫,樂逍遙!

此詩為山水名篇,詩情畫意中,寄託著詩人心中的桃花源。山雨初霽,松林明月,石上清泉。竹歸浣女,蓮動舟來,山美水美人也美。無憂無慮,安靜、純樸、自然!

王維(公元700─761年),盛唐詩人,有詩佛之稱。田園詩的代表人物,和孟浩然合稱「王孟」,蘇軾讚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與李白年齡相仿,有不少共同好友,皆與孟浩然交好。但,詩佛與詩仙並無交集,謎!

處暑、初秋,芭蕉葉褪去夏日的繁華,樹上寒蟬少了幾分喧譁。向晚黃昏一陣雨來,暑氣褪去,涼風裊裊。拿一本書,泡一杯茶,聽溪水潺潺,看夕照晚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