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物理屬性

文/郭詠澧  |2025.08.21
65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郭詠澧 

天文學家由觀測宇宙星系與對宇宙探測所得數據的驗證,提出暗物質的「隱形」特性,源自於下列一些獨特的物理屬性:

中性電磁 質量微弱



電磁中性:暗物質是一種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的特殊物質形式,無法被光學、射電等傳統觀測手段捕捉,不發光、不發射、不參與電磁作用、不能反射電磁波、無法被傳統望遠鏡直接觀測,其存在主要通過引力效應被間接證實。

弱相互作用:暗物質與普通物質的相互作用極其微弱,只能透過引力效應間接探測;又與普通物質的碰撞概率極低,平均每10億個暗物質的粒子如微中子,穿過地球僅有一個發生作用。

非「重子」(baryon)構成:既然暗物質有質量,那是由哪種基本粒子構成的呢?有科學家認為暗物質是在宇宙初期誕生的原初黑洞(primordial black hole),又稱為太初黑洞;有的科學家認為暗物質可能是由已知的17種基本粒子與其他未知的粒子組成,其中最被看好的是微中子。

神祕物質 候選粒子



目前科學家表示組成暗物質的候選粒子有下列幾種:

「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weakly interacting massive particle,WIMP),質量約100~1000倍質子,僅與普通物質通過弱核力作用,是超對稱理論的預言產物。

因為暗物質不帶電荷,不與其他物質產生交互作用,且會輕易地穿過其他物質。這些暗物質的特徵與微中子(Neutrino)幾乎相同。事實上,宇宙中也確實充滿了微中子。因此,微中子很可能是暗物質的真面目。

物理學家推論暗物質是不同於質子、中子普通物質,是一些特殊類型的粒子組成,例如軸子(axion),一種超輕質量粒子,質量僅10-18電子伏特;暗物質也有可能是惰性中微子(sterile neutrino),與普通中微子(即微中子)不同,具有更大質量與更弱相互作用。

暗物質如同宇宙的「隱形骨架」,支撐著星系的誕生與演化,科學家對其本質的探測已開啓了天文物理學的新紀元。人類雖然無法直接看見此種神祕物質,但透過引力效應、宇宙結構與尖端探測技術,以及對天文數據詳盡的解析,正一步步揭開這個謎底;這些努力不僅是對宇宙奧祕的探索,更是對人類認知邊界的永恆拓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