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永遠學習不完的,在遇到不平之事這方面,要學習「想當然耳」,一個「當然」,你就會心平氣和了。圖/123RF
圖/AI生成/施喜心
文/星雲大師
談到生活的修養,你們說是「工作與身心的和諧」,但是很多時候自己的身心都不能和諧!我要不病,能嗎?我要不煩惱,能嗎?我心裡想要立即發財,能嗎?我要愛情順利、我要家庭幸福……光是一個「要」字,而不順著其中的「理路」來漸次完成,一切都不能啊!當外境不能讓我們順心如意的時候,身心就不和諧了!
不為生氣養蘭
佛門中有一位金代禪師,他很喜歡養蘭花,所以在寺院裡種了各式品種的蘭花。有一天他要出遠門,交待弟子說:「替我在家好好愛護、照顧我的蘭花啊!」徒弟當然聽命的細心照顧!可是因為太緊張了,在澆水的時候,一不小心,把架子碰倒了,所有高貴的蘭花盆,全都摔得支離破碎。徒弟心裡想:「這下不得了,師父一回來,不知道要怎麼生氣,不知道要如何處罰我呢?」
過了兩天,金代禪師回來了,弟子懷著忐忑的心,向師父賠罪:「師父,請您不要生氣,弟子把蘭花打壞了。」金代禪師了不起,他有一顆藝術的心,他說:「我種蘭花,是因為蘭花芬芳,蘭花的氣質高雅,所以才種蘭花來欣賞、來供佛,我不是為生氣而種蘭花的啊!」
這句話實在很妙!不是為生氣而種蘭花。所以各位在工作崗位上遇到什麼難堪、難受的事情,要想:「我不是為了生氣而來工作的啊!」你可以轉念想到:「我是為了歡喜而來工作的。」這個境界更高。總之,人生是永遠學習不完的,在遇到不平之事這方面,要學習「想當然耳」,一個「當然」,你就會心平氣和了。
第三階段:
二十歲到三十歲,參學的時期
我從小在大陸雲遊過很多的名山叢林,我在佛教的律下、教下、宗下接受了完整的佛門教育,也曾擔任過鄉村國民小學的校長。記得在國共戰爭時期,我在學校裡教書,幾乎每天都是提心吊膽,把恐怖捧在手上過日子。白天,國民黨的軍隊來了,他說:「你是匪諜!」晚上共產黨來了,他也說:「你是國民黨的國特!」我曾經被共產黨抓去關了十天,出來以後又受了國民黨二十三天的牢獄之災。很幸運的,終於還是有人把我救了出來。
二十三歲那年,隨著僧侶救護隊來到台灣,沒有教界給我們支持,也沒有政府來重視我們,我們像烏合之眾一樣,後來就各自分散了。
當時我們的境況真是艱難,無論走到哪一個寺院,哪一個寺院也都拒絕收留我們。不要說「沒有辦法生存」,就是想吃一碗飯,都很困難。感謝台灣佛學院的院長慈航法師喊出「搶救僧寶」的口號,終於還是把許多年輕有為的出家人,搶救了回來。
後來遇到妙果老和尚,當時他已七、八十歲了,他親自帶我周遊台灣很多的寺院,讓我認識台灣的環境。為了報答他的知遇之恩,我在他的寺廟裡幫忙拉車、擔水、掃地、清洗廁所,甚至看守山林等。在這期間,發覺到人生勤勞、為大眾服務,可以獲得別人的認可和欣賞。
第四階段:
三十歲到四十歲,文學的時期
我是江蘇人,我沒有什麼長處,也沒有語言的天才。你看,我到今天還是一口揚州話,學日文、英文,學是學了,學得不像啊!我也不擅長佛教的梵唄唱誦。我們這次佛光山梵唄讚頌團,11月24日晚上在上海大劇院表演。我說,五十幾年前,我把大陸的梵唄帶到台灣,現在我又把它帶回來。意思是希望我們大家要重視交流,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不要動不動就拿出「航空母艦」,動不動就拿出「飛彈」,嚇不倒人的,也不須要這樣!
我不是擅於唱念的人,我的五音不全,既不會講,又不會唱,那怎麼辦呢?寫文章。寫文章,我也沒有學過。不過,在這裡面有個廣大的空間,我自己可以想什麼、說什麼,就寫什麼。當年胡適博士倡導去除八股文,倡導白話文的革命,我是受到很大的影響。承蒙許多人讚美《迷悟之間》寫得簡要明白,還可以領導開創時代的價值觀。其實我是心裡想什麼,下筆就寫,也不要把它形容得怎麼美好,或是講究對仗,只要把道理訴之於文學,所謂「表情達意」,表情表得好,達意達得好,就是好文章。《迷悟之間》我是寫我自己,寫我的心,我的心中所想的,我就把它寫出來。我一天可以寫二十篇,因為不困難,想到就寫,目前已經寫了一千一百多篇了。
在這看守山林、默默無聞的青年時期,我投注了許多的熱情在文學上面。我把這段時期叫做「文學的人生」。我在各家報紙的副刊、各種期刊雜誌上寫文章,我都是寫一些佛教的散文或小說。例如《玉琳國師》,承蒙社會各界把它改編成廣播劇、連續劇、舞台劇,甚至拍成電影。後來我就對我的學生講,這也是一種生命的擴大,這也是另一種的人生。因為透過文章、小說,可以很容易讓大眾懂得佛法,只是當時佛教界的朋友常常笑我,說:「星雲啊!你學佛不好,又去搞什麼文學?沒出息!」
無論他們怎麼說,並不能使我受到打擊,因為在內心之中,我有一個信念,我覺得佛法就是要講得讓人聽得懂。如果我講得很高、很深,給人聽不懂,就是受到大家的讚歎與尊敬,但是沒有用啊!假如今天我要講得給你們聽不懂,這是很容易的事。但是要講給你們聽得懂,這是很困難的啊!(大眾笑)我很用心的,就是要把佛法講得給人聽得懂,這是我一生非常努力的目標。(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