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寫歷史的一場飯局 悅讀〈鴻門宴〉 文/李玲珠 ( 高雄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 |2025.03.25 語音朗讀 61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理想的讀本》提供圖/AI生成圖/AI生成 文/李玲珠 ( 高雄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鴻門宴〉是《史記》名篇,司馬遷是位說故事高手,他以高妙的文筆重現歷史,寫下史上最精彩的一場飯局,楚漢相爭的關鍵轉折。讀史,可以知興替、明得失,可以穿越時空,照見無數容顏。〈鴻門宴〉節選自〈項羽本紀〉,作者司馬遷生於「文景之治」的承平年代,父親司馬談是漢武帝的史官。十歲就能誦讀《尚書》、《左傳》、《國語》,受教於孔安國、董仲舒等當代大儒,後又承襲父親太史令官職,得以盡覽各類圖書文獻、史籍檔案,奠下豐厚的學識素養。血淚交織的文史雙璧司馬遷二十歲即遍遊中原與江淮地區,多次隨漢武帝巡行,又奉命出使西南夷,足跡遍及天下,親自造訪過許多名人遺跡、古戰場,透過鄉野耆老蒐集口述歷史的材料;使《史記》不僅是史料的堆砌,所載人物栩栩如生、歷歷在目,深富文學感染力,因此奠下文史雙勝的地位。後因挺身為名將李廣之孫李陵投降匈奴辯護,觸怒漢武帝而獲罪;為了完成父親撰著通史的遺願,只能接受宮刑以苟活。《史記》是司馬遷含垢忍辱完成的,也是他「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一家之言,更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殺氣騰騰的英雄帖秦始皇死後,六國紛紛起兵,在各路抗秦人馬中,楚國項家軍勢力最龐大。楚懷王雖允諾先入關中者為王,卻命劉邦直取關中,讓項羽直面秦的主力以牽制項家軍;二十五歲的項羽以懸殊兵力大勝秦軍,劉邦也順利進了關中。當漢軍曹無傷密報劉邦想當關中王時,《史記》寫項羽兩度「大怒」:他怒競賽不公,才讓劉邦有機可乘;也怒劉邦不自量力,膽敢稱王;但雷霆之怒中也已埋下了未將劉邦視為對手,最後輕縱的種子。鴻門宴前,項羽駐軍四十萬在新豐,劉邦領兵十萬退駐霸上,楚、漢大戰彷彿一觸即發。開戰前夕,《史記》先用兩個分鏡讓讀者一窺楚、漢雙方:楚營中,項羽的重要謀臣范增提出急擊劉邦。漢營中卻是項羽叔父項伯私會有救命之恩的張良,叮囑他趕緊逃命;但張良不僅不逃,還立馬稟告劉邦。相較於項羽的「大怒」,《史記》也連用兩次「為之奈何」寫劉邦的反應,讓楚漢間的實力更顯殊別,同時開啟由逆轉勝的伏筆。透過張良引薦,項伯竟答應與劉邦結為親家,並替劉邦當說客,將他先入關中想稱王的意圖解釋成:實為項王安定民心,以待項家軍順利接收關中。劉邦「叛徒」的形象被逆轉為有功的「忠臣」,殺了劉邦就是「不義」,也瓦解了范增「急擊勿失」的合理性,緩和了大戰的一觸即發。《史記》一緊、一鬆的布局節奏,巧妙地讓讀者「墜入鴻門」,翹首等待劉邦如何接下項羽的英雄帖,親赴鴻門以證「忠心」,也讓二位性格迥異的時代英雄,在歷史的交鋒中光芒四射。繽紛的楚、漢全席劉邦赴宴時身段柔軟,低姿態謝罪、輸誠,大大緩和了緊繃;項羽則是拱出「曹無傷密報」,劉邦順勢稱說是「小人之言」,楚、漢的劍拔弩張瞬間變成一場誤會,千錯萬錯都是曹無傷挑撥離間。項羽、劉邦的相見歡,都靠犧牲「曹無傷」一人轉圜了。《史記》的鋪寫也在詭異的和諧中,進入高潮迭起的鴻門宴。宴會中的座次安排將劉邦貶抑為臣,但也表示項羽悄然接受劉邦的「忠心」;然而,劉邦的姻親項伯就坐在項羽身旁,彷如劉邦安插的棋子。項羽的座次安排贏了面子,卻不察地輸了裡子,劉邦能在殺機四伏的鴻門宴中全身而退,《史記》詳述座次又是伏筆。有了相見歡、臣屬性,項羽的不殺之心又升高了,因此,即便范增三度舉玦,示意誅殺劉邦,項羽仍是「默然不應」。於是,范增急召項莊進場,以舞劍助興為由,趁機刺殺劉邦。「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與會賓、主都明白的;項羽並未制止項莊,形同默許了刺殺。如果刺殺成功,再以項莊「失手」為藉口,劉邦的死就與項羽無關,他依舊可以維繫領導者的最佳形象,不致引發殺功臣的批評,還能順利接收關中與漢軍,對項羽是百利而無害的。劍舞的生死交鋒鴻門劍舞在項羽的默許下,讓已趨緩和的殺機陡然升高,劉邦又再度陷入危險。接著出人意料的是項伯也起身舞劍,表面上是從單劍起舞變成雙劍對招,增添精采;實際卻是項伯識破自家人的計謀,保護劉邦,在刺擊與迴擋的劍氣寒光中,劉邦僥倖地躲過一次死劫!張良見情勢危險,也急召樊噲進場。樊噲以盾牌撞倒守門衛士後,「頭髮上指,目眥盡裂」地怒視項羽。項羽面對突然衝進來的陌生人,也立即「按劍而跽」;項莊舞劍的緊張氣氛尚未平緩,瞬間,樊噲讓原本旁觀的項羽也進入備戰狀態,鴻門宴又迭升出新的高潮。當明白來者何人後,項羽賜酒與生蹄膀給樊噲;樊噲旁若無人地大口喝酒、吃肉,更顯生死無懼。英雄惜英雄,項羽稱賞樊噲「壯士」,所以當壯士慷慨陳詞劉邦不該殺時,項羽的「未有以應」說明對劉邦的疑慮徹底渙然冰釋,也讓早布殺機、緊張詭異的鴻門氛圍徹底瓦解。宴會終於又回到觥籌交錯。逃過數次驚險的劉邦藉口如廁,《史記》再以「為之奈何」寫劉邦驚魂甫定的無能。劉邦尿遁了,抄小路逃離鴻門,只留下張良收拾殘局。張良以劉邦酒量不佳為由,並進呈白璧、玉斗給項羽、范增。項羽不以為意,接受了白璧,范增則是憤恨難平,將玉斗置於地上,拔劍破之,大罵「豎子不足與謀」、「為之虜矣」;是痛失良機的扼腕,也是遠慮的悲憤,更是後來漢興楚滅的伏筆。劉邦逃回漢軍營後,立馬殺了曹無傷,出手迅捷,毫不猶豫,與前兩次的「為之奈何」形成強烈對比。《史記》用生花妙筆讓讀者「見微知著」,在驚「鴻」一瞥中已見楚漢相爭的終局。成敗之外的青山夕照「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向來是主流價值。然而,《史記》卻將失敗的項羽寫入記載帝王的「本紀」,並以「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烏江畔,將項羽推向悲劇英雄。歷史上的豐功偉業、眼前的是非成敗,都可能瞬間灰飛煙滅,沒入滔滔浪花,但青山依舊常在,夕照終歸一抹紅。閱讀〈鴻門宴〉如果不只是以成敗論英雄,就能品讀司馬遷文字布局中更幽微的深意,也能激盪更多元、現代化的價值思惟。鴻門宴上,除了兩位主角,配角的催化與穿梭亦頗精采:張良的忠心護主,樊噲的捨身護衛,項伯的殷實報恩,范增的愛深責切,項莊的挺身刺殺……雖各為其主,但都令人動容;當超越「爾虞我詐」時,〈鴻門宴〉也展現了人間難能可貴的真情!在那樣顛沛流離、命如草芥的亂世裡,司馬遷以精采的史筆雋刻下性格、價值迥然不同的諸多張面容,在生死相搏與血淚斑斑間,流動的卻是真實深刻的永恆情義。摘自《理想的讀本‧國文一》 前一篇文章 詩中有畫 看盛唐美學 悅讀〈觀獵〉 下一篇文章 尋找理想的樂園 悅讀〈桃花源記〉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3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04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2025.06.2905清涼一夏 動物避暑妙方多2025.06.2906百年演化 男性體型增幅是女2倍2025.06.2907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08【植物觀察】一樹白雪 偶遇澳洲茶樹2025.06.2909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10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等待等待再等待! 悅讀〈水牛圖〉這就是一種過癮 悅讀〈狼之獨步〉志盡文暢、直而不肆的奏章人可以被毀滅 卻不能被打敗 悅讀《老人與海》冥同萬化、超越逆境的宴遊 悅讀〈始得西山宴遊記〉晚期資本主義社會的剪影 悅讀〈櫥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