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中有畫 看盛唐美學 悅讀〈觀獵〉

文/蘇珊玉(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2025.03.18
438觀看次
字級
圖/AI生成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迴看射雕處,千里暮雲平。

──唐詩.〈觀獵〉

文/蘇珊玉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王維的〈觀獵〉是首以冬季狩獵為主題的五言律詩,不僅展現了唐代軍事活動的豪情,更以詩畫結合方式,傳達盛唐時代的壯麗與深遠意境。詩篇以短短四十字,緊扣「觀」字,通過文字鏡頭分合交錯地描寫了射者、射技、觀射者和被射物,與現代電影「蒙太奇」手法,不謀而合,將射獵場景的動感與歷史氣韻巧妙融和。

冬獵的壯美場景

開頭以「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兩句,描寫冬季狩獵的肅殺氣氛。角弓的聲音在寒風中響起,將軍身披甲胄,策馬馳騁於渭城。這裡的「角弓」象徵力量與剛健,與唐代尚武精神一脈相承。狩獵不僅是一場活動,更是唐代軍事訓練的重要部分,用以檢驗將軍的武藝,並振奮軍威。

接著,「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進一步描寫冬天的特徵。枯草映襯出蒼茫的狩獵場景,而獵鷹的目光銳利,馬蹄在雪地上輕盈飛馳,展現出狩獵者的敏捷與訓練有素的身手。「疾」與「輕」兩個動詞,為場景注入速度感,讓讀者彷彿置身其中,感受耳畔的風聲與弓箭的呼嘯。

動靜交織的視覺效果

詩的中間兩聯將場景由動轉靜,手法巧妙:「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在狩獵過程中,隊伍迅速穿越新豐市,再回到細柳營。短短兩句,描繪了射獵隊伍的行進動作與地理變化,充滿動態美。

結尾則以「迴看射雕處,千里暮雲平」寫出獵後的餘韻。遠眺之間,射雕之地已被暮雲覆蓋,天地間呈現一片平靜的景象。王維以平和收筆,將剛猛的狩獵場景與沉靜的自然景色對比,使整首詩充滿節奏感。

盛唐精神與詩意融和

王維在詩中不僅勾勒出將軍矯健的身影,更通過文字反映盛唐時代的審美理想。唐代重視勇武精神,而〈觀獵〉正是這種文化背景的寫照。文中「將軍獵渭城」與「射雕」的描述,呼應了唐代人對武功的推崇;「千里暮雲平」則帶出儒釋道兼容的審美意識,展現出王維晚期作品中對自然與人生的思考。

此外,詩中多處運用動詞和細節描寫,如「疾」、「輕」、「忽過」與「回看」,使畫面極具動態感,宛如一場生動的電影。這種藝術表現手法,不僅是詩人的創意,也流露出他作為畫家的視覺敏銳度。

詩畫交融的藝術典範

王維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典範,他在〈觀獵〉中展現的畫面感,讓讀者如同置身於狩獵場景之中。從角弓的特寫到暮雲的遠景,王維巧妙運用了「近寫實,遠寫意」的手法,除刻畫盛唐國力堅實下的人物剪影之外,廣角鏡的移動與特寫聚焦的捕捉,無不展現畫家富感染力的觀察與詩人敏銳的詩心。

王維通過簡練的文字與深厚的情感,使〈觀獵〉成為盛唐詩壇的瑰寶,也為後人提供了無限的想像空間。〈觀獵〉中的動態描寫與審美哲思,與現代生活中的視覺藝術、體驗式活動有相似之處。詩中以畫面感帶出狩獵的動感與自然的沉靜,反映人類對速度、冒險與平靜的追求。現代人可將其比作極限運動與慢活的結合,提醒我們在忙碌的生活節奏中,也要回望身後的景色,尋找內心的平靜與深遠的意義,實現快與慢的平衡。

摘自《理想的讀本.國文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