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AI生成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迴看射雕處,千里暮雲平。
──唐詩.〈觀獵〉
文/蘇珊玉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王維的〈觀獵〉是首以冬季狩獵為主題的五言律詩,不僅展現了唐代軍事活動的豪情,更以詩畫結合方式,傳達盛唐時代的壯麗與深遠意境。詩篇以短短四十字,緊扣「觀」字,通過文字鏡頭分合交錯地描寫了射者、射技、觀射者和被射物,與現代電影「蒙太奇」手法,不謀而合,將射獵場景的動感與歷史氣韻巧妙融和。
冬獵的壯美場景
開頭以「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兩句,描寫冬季狩獵的肅殺氣氛。角弓的聲音在寒風中響起,將軍身披甲胄,策馬馳騁於渭城。這裡的「角弓」象徵力量與剛健,與唐代尚武精神一脈相承。狩獵不僅是一場活動,更是唐代軍事訓練的重要部分,用以檢驗將軍的武藝,並振奮軍威。
接著,「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進一步描寫冬天的特徵。枯草映襯出蒼茫的狩獵場景,而獵鷹的目光銳利,馬蹄在雪地上輕盈飛馳,展現出狩獵者的敏捷與訓練有素的身手。「疾」與「輕」兩個動詞,為場景注入速度感,讓讀者彷彿置身其中,感受耳畔的風聲與弓箭的呼嘯。
動靜交織的視覺效果
詩的中間兩聯將場景由動轉靜,手法巧妙:「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在狩獵過程中,隊伍迅速穿越新豐市,再回到細柳營。短短兩句,描繪了射獵隊伍的行進動作與地理變化,充滿動態美。
結尾則以「迴看射雕處,千里暮雲平」寫出獵後的餘韻。遠眺之間,射雕之地已被暮雲覆蓋,天地間呈現一片平靜的景象。王維以平和收筆,將剛猛的狩獵場景與沉靜的自然景色對比,使整首詩充滿節奏感。
盛唐精神與詩意融和
王維在詩中不僅勾勒出將軍矯健的身影,更通過文字反映盛唐時代的審美理想。唐代重視勇武精神,而〈觀獵〉正是這種文化背景的寫照。文中「將軍獵渭城」與「射雕」的描述,呼應了唐代人對武功的推崇;「千里暮雲平」則帶出儒釋道兼容的審美意識,展現出王維晚期作品中對自然與人生的思考。
此外,詩中多處運用動詞和細節描寫,如「疾」、「輕」、「忽過」與「回看」,使畫面極具動態感,宛如一場生動的電影。這種藝術表現手法,不僅是詩人的創意,也流露出他作為畫家的視覺敏銳度。
詩畫交融的藝術典範
王維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典範,他在〈觀獵〉中展現的畫面感,讓讀者如同置身於狩獵場景之中。從角弓的特寫到暮雲的遠景,王維巧妙運用了「近寫實,遠寫意」的手法,除刻畫盛唐國力堅實下的人物剪影之外,廣角鏡的移動與特寫聚焦的捕捉,無不展現畫家富感染力的觀察與詩人敏銳的詩心。
王維通過簡練的文字與深厚的情感,使〈觀獵〉成為盛唐詩壇的瑰寶,也為後人提供了無限的想像空間。〈觀獵〉中的動態描寫與審美哲思,與現代生活中的視覺藝術、體驗式活動有相似之處。詩中以畫面感帶出狩獵的動感與自然的沉靜,反映人類對速度、冒險與平靜的追求。現代人可將其比作極限運動與慢活的結合,提醒我們在忙碌的生活節奏中,也要回望身後的景色,尋找內心的平靜與深遠的意義,實現快與慢的平衡。
摘自《理想的讀本.國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