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盡文暢、直而不肆的奏章 文/何淑貞(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前國文系主任) |2025.06.17 語音朗讀 15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人間福報》推廣讀報教育,特別推出【想讀】版面以饗讀者。本版精選《理想的讀本》國文篇內容,邀請學者導讀古今中外名作,帶領大眾深入經典,盼藉此提升讀者文學素養,在書香中拓展視野,探索人生智慧。圖/AI生成《理想的讀本》。圖/一爐香文化提供圖/AI生成 文/何淑貞(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前國文系主任)《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是天縱英明之人,正史中的諸葛亮也不遑多讓。他的高瞻遠矚、運籌帷幄,不但讓劉備對他推心置腹、言聽計從,後世有識之士也都敬佩有加。〈出師表〉展現出諸葛亮作為人臣的另一面:在出師北伐前寫給後主的這篇奏章,言辭剴切、條理分明,而且操心、牽掛之情躍然紙上,令人動容,可以說是史上最婆婆媽媽的公文了!也因為這一篇真情至性的文章,諸葛亮從羽扇綸巾的「天人」,降為嘮叨不能自已的「凡人」了!偉大而可愛的凡人……諸葛亮,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瑯琊郡陽都縣人。生於東漢靈帝光和四年,卒於蜀漢後主建興十二年,年五十四歲。亮少孤,依叔父避難荊州,在東漢末年動亂的社會中度過少年時代,對他的思想和政治活動都有重要的影響。讀書獨觀其大略,以求經世致用之學。後隱居隆中,躬耕隴畝,仍博覽群籍,洞察社會,以探求濟時之道,被稱為「臥龍」。一代宗臣諸葛亮他自比管仲、樂毅,足見他胸懷大志,政治抱負非凡。常口誦〈梁父吟〉,抒發對嫉賢忌能的當權者的痛恨、對國事的憂憤。當時劉備屯兵新野,司馬徽和徐庶向他推薦孔明。劉備親自到隆中三顧茅廬,孔明感其誠,答應出山輔助。諸葛亮向劉備提出作戰發展計畫的〈隆中對〉,第一階段是聯吳抗魏,佔據荊、益兩州,以建立根據地;第二階段是實行新的內外政策,積蓄力量,爭取全國的統治。在蜀漢政權形成的過程中,諸葛亮是劉備股肱之臣,主要從事外交活動和後方基地的建設工作。首先代表劉備完成與孫權結盟的外交使命,接著借助東吳在赤壁之戰打敗曹操,使劉備在長江中游得到立足基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劉備即位,委以丞相大任;帝崩,劉禪即位,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政事都交給他決定。他又實行屯田,發展生產;五次出兵中原,北伐曹魏。終因軍糧不繼,壯志未酬,鞠躬盡瘁,積勞病逝五丈原軍中,諡忠武。諸葛亮是我國極富盛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並未以文章名世,但誠積於中,其文感人至深,足以傳誦千古。有晉陳壽為他編《諸葛亮集》、清張澍輯錄《諸葛忠武侯文集》四卷傳世。史上最嘮叨的公文本表是諸葛亮準備出師北伐曹魏,臨行前呈給後主的奏章,內容由忠諫敘理和剖情表態兩部分組成。首先以懇切言辭進諫後主廣開言路,執法公平,親賢遠佞。納諫、法治、用人正是勵精圖治的正理,安定後方的措施,所以通篇圍繞著親賢人、遠小人這一中心,反覆勸諫。期望後主觀點正確,採取有效措施,才能保障前方順利進軍。當時局勢嚴峻,先帝去世、益州疲弊、蜀漢國力困乏,曹魏之勢咄咄逼人,於是大聲疾呼,國家的確到了危急存亡的關頭,如不勵精圖治,馬上就面臨國破身亡的慘局。首先從國家存亡的角度、忠於先帝的高度,建議廣開言路,聽取忠諫;再談要執法公正,不可偏私,陟罰臧否,應由司法部門按刑賞法則處理,「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委婉給足了君王應有的顏面。而最核心的是親賢遠佞!提出前漢重用賢能使國家興隆的經驗,後漢任用小人使國家滅亡的歷史教訓,說明親賢遠佞的重要。正反對舉,利害分明,寓意深刻。並指出可信賴的人,依靠他們化險為夷還是有希望,後主大可因勢利導,轉危為安。情詞懇切,用心良苦。接著回顧先帝三顧草廬知遇之恩,暗示為天下得人難的道理。其中用了兩個對偶句:「苟存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前後呼應,敘忠心、言宏志,將二十一年來的忠誠和盤托出,表明自己興復漢室,統一全國,報答先帝,盡忠陛下的決心。開濟兩朝不凡的經歷,說明創業維艱,後主不可半途而廢,致使前功盡棄;自己仍會竭智盡忠,不遺餘力,後主大可放心託以討賊興復之任。最後敘述接受先帝託孤後的心情,再一次表明北定中原的決心。本表由論世、進諫、敘事、抒情,到此直接說明出師,將忠諫敘理、剖情表態兩部分關合在一起,然後分述出征者與留守者的職責,再度叮嚀「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又回到「開張聖聽」這個問題上。反覆提醒:無論內外之事,都應採納賢臣的意見,別自專自用!修明內政是北伐勝敗、北定中原的關鍵。出師在即,勢在必行,嗣主愚庸,實在放心不下。只有如師長般諄諄教誨、嚴父般循循開導、慈母般叨叨叮嚀,情真意切,臨表「涕泣」,不是虛語。章表奏議的體裁,內容主要為陳述意見,一般以議論為主。諸葛亮〈出師表〉,不但以理曉之,還以情動之。行文樸實無華,簡要切實,不雕飾不用典,散句、對偶、排比結合,顯得莊重雅正而又有變化,語勢自然而有節奏感,正反對比,設喻恰當。語語自肺腑流出,披肝瀝膽;句句坦誠直言,語重心長勸勉後主,對蜀漢王朝一片忠誠,為國家興亡憂心忡忡,感人至深。劉勰稱讚該表「志盡文暢」,譽為「表之英也」;蘇軾評為「簡而盡,直而不肆」,坦誠直言卻不曾逾越君臣分際,不但難能,而且可貴,歷代知識分子都十分推崇。 諸葛亮贏得杜甫衷心敬仰杜甫定居錦官城,第一件事就是走訪武侯廟,寫下歌頌諸葛亮的名篇〈蜀相〉,高度概括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和才德,對其壯志未酬表達了無限的哀思。杜甫初到夔州,寫了一首〈八陣圖〉,「八陣圖」是諸葛亮首創,由天、地、風、雲、龍、虎、鳥、蛇八種陣勢,聚細石組成的戰陣圖。即使經大水沖擊,萬物不復舊觀,唯獨「八陣圖」的石堆依然如舊。杜甫認為,這神奇的特徵,是諸葛亮對統一天下矢志不移的象徵,只可惜劉備吞吳失計,破壞了他聯吳抗曹的策略,成了千古遺恨。杜甫有一次瞻仰武侯祠,衷心敬慕,寫下〈詠懷古蹟〉其五,遙想一代宗臣的高風亮節,果然名滿寰宇,萬世不朽!熱烈頌揚他的雄才大略,激情歎惋他壯志未酬。沒想到漢朝氣數已盡,這樣的人才,竟因軍務繁重,以致積勞成疾,病死征途。說到才華與功德,可比伊尹、呂尚,更是不以成敗論英雄的高明論斷。杜甫的高度評價,促使諸葛亮的故事廣泛傳播,從思想、藝術上影響了後世戲曲、小說的創作。羅貫中筆下神機妙算的軍師諸葛亮在正史是顯赫的歷史人物,在《三國演義》是家傳戶曉的藝術形象。羅貫中創作《演義》以〈隆中對〉為全書綱領,主要是表彰諸葛亮。除了最後三國歸晉的結局外,都與〈隆中對〉有關。《演義》的序曲,是〈隆中對〉開端提出的時代背景和客觀根據。諸葛亮出場後主要故事情節,多是隆中決策的具體呈現。諸葛亮身後的重要故事,也是在隆中決策下生發出來的。以他浪漫的想像,諸葛亮神機妙算、料事如神,不僅是深識天下時務的觀察家,而且是善於籌畫遠謀長策的英明戰略家,還是工於行軍布陣的傑出統帥和軍事指揮家,明於治國的卓越政治家。摘自《理想的讀本.國文二》 前一篇文章 人可以被毀滅 卻不能被打敗 悅讀《老人與海》 下一篇文章 這就是一種過癮 悅讀〈狼之獨步〉 熱門新聞 01普中捕手張育豪 挑戰中職狀元2025.06.270229.391 新台幣創3年新高2025.06.2603多倫多跨宗教聯合祈福 祝禱世界和平2025.06.2604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世界的起源到世界的還滅4-32025.06.2605【中醫專欄】新冠再流行,出入請小心2025.06.2806知識翻越大山 姊弟返鄉報恩2025.06.2607均衡吃、多運動、睡眠足 活化大腦預防失智症2025.06.2608【獻給動物朋友的詩】看大冠鷲 在天空織一頂隱形的帽子2025.06.2609如是說2025.06.2510社論--切莫誤判中東情勢2025.06.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等待等待再等待! 悅讀〈水牛圖〉這就是一種過癮 悅讀〈狼之獨步〉人可以被毀滅 卻不能被打敗 悅讀《老人與海》冥同萬化、超越逆境的宴遊 悅讀〈始得西山宴遊記〉晚期資本主義社會的剪影 悅讀〈櫥窗〉精采的外交角力 悅讀〈燭之武退秦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