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同萬化、超越逆境的宴遊 悅讀〈始得西山宴遊記〉

文/何淑貞(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前國文系主任 ) |2025.06.03
278觀看次
字級
圖/AI生成
《理想的讀本》。圖/一爐香文化
預購《理想的讀本》請掃描QR-Code 圖/AI生成

文/何淑貞(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前國文系主任 )

遊記散文是吸收了山水詩、賦、山水畫的藝術技巧發展出來的,到唐代成為獨立的文體。遊記文學,對交通不便的古人而言,有如引人入勝的畫廊,展現各地秀麗、雄奇的風光;更是抒發志向、閃爍著作者心靈的載體。



柳宗元的〈永州八記〉有如一軸繪製精工的山水畫長卷,美不勝收,特別擅長細緻描寫具有個性的山水景物,層次分明、意象鮮明,標誌著遊記文學的成熟;更重要的是,它真實記錄了柳宗元處於特定的歷史時空,真誠的思想感情。

孤舟獨釣的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唐蒲州解縣,早離故籍,還常自稱河東解人,世稱柳河東。晚年官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氏是北朝河東門閥望族,官宦世家,入唐後地位仍顯赫。後柳家外孫女王皇后遭武則天誣告,被廢、被害,以致株連柳族,柳家才從貴盛降為士庶。

家族的特殊遭遇,使柳宗元很早意識到朝政需要革新,時常提醒自己努力仕進,重振家聲。二十一歲舉進士第,三年後登博學鴻詞科。他意氣風發地要施展抱負,積極參加革新運動,反對宦官專權和藩鎮割據。革新失敗,貶為永州司馬;十年後,改為柳州刺史;四年後死於任上,年四十九。

柳宗元正如〈江雪〉詩中那位孤舟獨釣的漁翁,失意卻不失志,在孤獨中永不放棄理想。貶謫永州,遠離政爭和無聊的應酬,讀書寫作是他表達心聲、宣洩憂悶的力量。在文學史上熠熠生輝的山水遊記、寓言,以及立意新奇、構思新穎的古文,都是這時期寫成的。

運用多樣體裁,表現廣泛的社會生活,以幽默諷刺的手法,反映嚴肅的主題,還不憚其煩地誘掖後學,使古文寫作迅速普及。以通信、論文教育後學,為唐代古文運動打好堅實的基礎。那些書信都是他寫作經驗的結晶,可以從中看出他寫作的理論主張。

在柳州僅四年,柳宗元就有許多傑出的政績:首先是破除陋俗,使奴隸恢復自由之身。當地居民因迷信不敢掘井,取水要遠至江邊;他到任半年,用公款掘井,迎合民眾迷信心理,舉行祭井儀式,解決了飲水問題。此外,還開發地方經濟,大力提倡農林畜牧,發展農業經濟,也整頓了市容。

其中影響最深的是普及教育,不但大修孔廟以教化民眾,也積極指導後學文章作法,帶動當地文風。柳州居民深感其德政,奉他為羅池之神,永祀不歇。

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大將,與韓愈並稱,為文勇於創新,眾體兼備。論說文論證雄辯,筆鋒犀利;寓言造意奇特,形象生動;傳記文曲折跌宕,託物寓意;山水遊記尤為突出,文筆清麗,高潔幽深;辭賦內容豐富,筆法靈活、生動。其他如書信、碑碣墓誌、雜文小品等,都不乏風格獨特、意境優美之作。有《柳河東集》傳世。

宴遊西山是嶄新的開始

柳宗元被貶永州,孤身待罪南荒,心情苦悶、憂懼難安;為擺脫鬱悶的心情出遊,卻仍然帶著苦悶而歸。他北歸無望後,心情轉變,開始與往昔不同的遊山玩水活動,寫下一系列自覺探求自然美的山水遊記。

〈始得西山宴遊記〉就是他思想歷程的寫照:攀登到西山頂峰,收入眼底的是如此壯麗的圖景!西山超塵脫俗、特立不群,與天地永存的氣概,使他找到精神的寄託;大自然壯麗的景色,使他心曠神怡,鬱結的情懷在宇宙中釋放,憂鬱悲憤一掃而空,精神得到莫大的解脫。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這是前所未有的境界,宴遊西山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因而徑直說:「然後知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他反覆強調,遊西山是真正發現永州自然美之始;是心胸開朗、精神境界提升之始;是創作歷程轉折之始。文題「始得」,全文五次點題,還記上年份,可見他對「始得」快慰之情。

柳宗元運用烘雲托月的手法,突出西山高大雄奇、超凡拔俗的形象,是寫山,也是寫人。作者超出塵俗的高尚人格,清晰可感。寫實與寄興巧妙結合,豐富了文章的思想內涵,引發讀者無窮的聯想,產生發人深省的藝術魅力。

本文語言清麗,形象生動真切,筆致傳神,把大自然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往往情景相生、物我交融。如寫西山景象「悠悠乎與灝氣俱」、「洋洋乎與造物者遊」,不就是他自己的感受嗎?

宴遊西山後,他不遺餘力地發掘隱藏在幽僻山野間的特殊景觀,為自己抒懷寫憤,寫下一系列遊記。〈始得西山宴遊記〉的意境籠罩了八記,是他自抒懷抱、發洩憂憤之作。

柳宗元筆下的永州美景

〈永州八記〉是柳宗元在永州,以西山為中心,蒐奇尋幽的全程紀實所寫下的一組遊記,由八篇短文組成。每篇各有特點,又互相連貫,構成聯章組詩式的整體。

他寫山水是要抒解抑鬱悲憤之情,所以喜歡寫清幽深邃之景、遭人遺棄之地、怪異特立之物、除惡去穢之事。根據親身經歷,記下一些人跡罕至的山丘、怪石、曲溪、幽泉。

他對自然山水體察入微,善於捕捉景物的特徵,能生動、傳神描繪千變萬化的自然景物。無論是特立的西山、怪異的小丘、清幽的石潭、蜿蜒的小溪,都能形神畢肖地呈現出來。他是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觀察自然、感受自然,所以筆下的山水景物便處處透露他的情思,無不生機盎然、情味雋永,文帶詩情。

柳宗元品格崇高、理想遠大、愛憎分明,長期遠貶蠻荒的閱歷,富於詩人的想像力和觀察力。出現在他筆下的山水,自然有他獨到的理解,展現出他的性情品格、身世遭遇,都意境高遠、脫離塵俗、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以遼闊雄偉的景色寫其性情品格──在八記中,柳宗元登上西山絕頂,寫出一種蒼茫寂寥、開闊遼遠的意境。西山西的鈷鉧潭,用一連串富有生命力的詞彙,寫其來源的喧騰,以見鈷鉧潭的開闊,氣勢非凡。意境空曠高爽,令人賞心悅目,逸興遄飛,俊爽傲岸的意氣躍然紙上。

他喜歡寫改變荒蕪的山水為奇美景觀的過程。如西山之美,是他斫臻莽、焚茅筏而得;鈷鉧潭經他改造,景物更為愜意;潭西小丘是他親自動手,除穢去惡,還小丘的自然本色;按照自己的審美理想改造石渠,石渠因此更美。

經他開發的自然勝景,山水、雲天、鳥獸,無不千嬌百媚、儀態萬千。這是他在政治上勇於除弊布新的特質,反映到遊記創作上。

以清幽悽愴的氣氛寫身世之感──精確且形象地寫出奇峭幽冷的境界,是柳宗元的創造,他這種獨特的審美追求,是貶後失意抑鬱心情的反映。

躺在經他整理過的小丘上,耳目所接觸、心神所感應的是清冷幽寂、恬淡空靈的境界。隔著竹林聽到清脆水聲吸引,發現小石潭,連流到潭裡的小溪,也曲折得看不到源頭。寂寥無人、淒神寒骨,勾起滿腹失意的情緒而離去。袁家渴來源幽深,去路綿遠,幽麗空靈的溪谷,卻連個名字都沒有。

他的遊記寫出不為人知的角落,為這些勝地佳景遭遺棄而憐惜,為美好事物被埋沒而憤憤不平。懷幽負奇而不偶,是貫穿八記的主旋律。摘自《理想的讀本.國文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