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同萬化、超越逆境的宴遊 悅讀〈始得西山宴遊記〉 文/何淑貞(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前國文系主任 ) |2025.06.03 語音朗讀 68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AI生成《理想的讀本》。圖/一爐香文化預購《理想的讀本》請掃描QR-Code 圖/AI生成 文/何淑貞(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前國文系主任 )遊記散文是吸收了山水詩、賦、山水畫的藝術技巧發展出來的,到唐代成為獨立的文體。遊記文學,對交通不便的古人而言,有如引人入勝的畫廊,展現各地秀麗、雄奇的風光;更是抒發志向、閃爍著作者心靈的載體。柳宗元的〈永州八記〉有如一軸繪製精工的山水畫長卷,美不勝收,特別擅長細緻描寫具有個性的山水景物,層次分明、意象鮮明,標誌著遊記文學的成熟;更重要的是,它真實記錄了柳宗元處於特定的歷史時空,真誠的思想感情。孤舟獨釣的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祖籍唐蒲州解縣,早離故籍,還常自稱河東解人,世稱柳河東。晚年官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氏是北朝河東門閥望族,官宦世家,入唐後地位仍顯赫。後柳家外孫女王皇后遭武則天誣告,被廢、被害,以致株連柳族,柳家才從貴盛降為士庶。家族的特殊遭遇,使柳宗元很早意識到朝政需要革新,時常提醒自己努力仕進,重振家聲。二十一歲舉進士第,三年後登博學鴻詞科。他意氣風發地要施展抱負,積極參加革新運動,反對宦官專權和藩鎮割據。革新失敗,貶為永州司馬;十年後,改為柳州刺史;四年後死於任上,年四十九。柳宗元正如〈江雪〉詩中那位孤舟獨釣的漁翁,失意卻不失志,在孤獨中永不放棄理想。貶謫永州,遠離政爭和無聊的應酬,讀書寫作是他表達心聲、宣洩憂悶的力量。在文學史上熠熠生輝的山水遊記、寓言,以及立意新奇、構思新穎的古文,都是這時期寫成的。運用多樣體裁,表現廣泛的社會生活,以幽默諷刺的手法,反映嚴肅的主題,還不憚其煩地誘掖後學,使古文寫作迅速普及。以通信、論文教育後學,為唐代古文運動打好堅實的基礎。那些書信都是他寫作經驗的結晶,可以從中看出他寫作的理論主張。在柳州僅四年,柳宗元就有許多傑出的政績:首先是破除陋俗,使奴隸恢復自由之身。當地居民因迷信不敢掘井,取水要遠至江邊;他到任半年,用公款掘井,迎合民眾迷信心理,舉行祭井儀式,解決了飲水問題。此外,還開發地方經濟,大力提倡農林畜牧,發展農業經濟,也整頓了市容。其中影響最深的是普及教育,不但大修孔廟以教化民眾,也積極指導後學文章作法,帶動當地文風。柳州居民深感其德政,奉他為羅池之神,永祀不歇。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大將,與韓愈並稱,為文勇於創新,眾體兼備。論說文論證雄辯,筆鋒犀利;寓言造意奇特,形象生動;傳記文曲折跌宕,託物寓意;山水遊記尤為突出,文筆清麗,高潔幽深;辭賦內容豐富,筆法靈活、生動。其他如書信、碑碣墓誌、雜文小品等,都不乏風格獨特、意境優美之作。有《柳河東集》傳世。宴遊西山是嶄新的開始柳宗元被貶永州,孤身待罪南荒,心情苦悶、憂懼難安;為擺脫鬱悶的心情出遊,卻仍然帶著苦悶而歸。他北歸無望後,心情轉變,開始與往昔不同的遊山玩水活動,寫下一系列自覺探求自然美的山水遊記。〈始得西山宴遊記〉就是他思想歷程的寫照:攀登到西山頂峰,收入眼底的是如此壯麗的圖景!西山超塵脫俗、特立不群,與天地永存的氣概,使他找到精神的寄託;大自然壯麗的景色,使他心曠神怡,鬱結的情懷在宇宙中釋放,憂鬱悲憤一掃而空,精神得到莫大的解脫。「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這是前所未有的境界,宴遊西山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因而徑直說:「然後知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他反覆強調,遊西山是真正發現永州自然美之始;是心胸開朗、精神境界提升之始;是創作歷程轉折之始。文題「始得」,全文五次點題,還記上年份,可見他對「始得」快慰之情。柳宗元運用烘雲托月的手法,突出西山高大雄奇、超凡拔俗的形象,是寫山,也是寫人。作者超出塵俗的高尚人格,清晰可感。寫實與寄興巧妙結合,豐富了文章的思想內涵,引發讀者無窮的聯想,產生發人深省的藝術魅力。本文語言清麗,形象生動真切,筆致傳神,把大自然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往往情景相生、物我交融。如寫西山景象「悠悠乎與灝氣俱」、「洋洋乎與造物者遊」,不就是他自己的感受嗎?宴遊西山後,他不遺餘力地發掘隱藏在幽僻山野間的特殊景觀,為自己抒懷寫憤,寫下一系列遊記。〈始得西山宴遊記〉的意境籠罩了八記,是他自抒懷抱、發洩憂憤之作。柳宗元筆下的永州美景〈永州八記〉是柳宗元在永州,以西山為中心,蒐奇尋幽的全程紀實所寫下的一組遊記,由八篇短文組成。每篇各有特點,又互相連貫,構成聯章組詩式的整體。他寫山水是要抒解抑鬱悲憤之情,所以喜歡寫清幽深邃之景、遭人遺棄之地、怪異特立之物、除惡去穢之事。根據親身經歷,記下一些人跡罕至的山丘、怪石、曲溪、幽泉。他對自然山水體察入微,善於捕捉景物的特徵,能生動、傳神描繪千變萬化的自然景物。無論是特立的西山、怪異的小丘、清幽的石潭、蜿蜒的小溪,都能形神畢肖地呈現出來。他是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觀察自然、感受自然,所以筆下的山水景物便處處透露他的情思,無不生機盎然、情味雋永,文帶詩情。柳宗元品格崇高、理想遠大、愛憎分明,長期遠貶蠻荒的閱歷,富於詩人的想像力和觀察力。出現在他筆下的山水,自然有他獨到的理解,展現出他的性情品格、身世遭遇,都意境高遠、脫離塵俗、意味深長、耐人尋味。以遼闊雄偉的景色寫其性情品格──在八記中,柳宗元登上西山絕頂,寫出一種蒼茫寂寥、開闊遼遠的意境。西山西的鈷鉧潭,用一連串富有生命力的詞彙,寫其來源的喧騰,以見鈷鉧潭的開闊,氣勢非凡。意境空曠高爽,令人賞心悅目,逸興遄飛,俊爽傲岸的意氣躍然紙上。他喜歡寫改變荒蕪的山水為奇美景觀的過程。如西山之美,是他斫臻莽、焚茅筏而得;鈷鉧潭經他改造,景物更為愜意;潭西小丘是他親自動手,除穢去惡,還小丘的自然本色;按照自己的審美理想改造石渠,石渠因此更美。經他開發的自然勝景,山水、雲天、鳥獸,無不千嬌百媚、儀態萬千。這是他在政治上勇於除弊布新的特質,反映到遊記創作上。以清幽悽愴的氣氛寫身世之感──精確且形象地寫出奇峭幽冷的境界,是柳宗元的創造,他這種獨特的審美追求,是貶後失意抑鬱心情的反映。躺在經他整理過的小丘上,耳目所接觸、心神所感應的是清冷幽寂、恬淡空靈的境界。隔著竹林聽到清脆水聲吸引,發現小石潭,連流到潭裡的小溪,也曲折得看不到源頭。寂寥無人、淒神寒骨,勾起滿腹失意的情緒而離去。袁家渴來源幽深,去路綿遠,幽麗空靈的溪谷,卻連個名字都沒有。他的遊記寫出不為人知的角落,為這些勝地佳景遭遺棄而憐惜,為美好事物被埋沒而憤憤不平。懷幽負奇而不偶,是貫穿八記的主旋律。摘自《理想的讀本.國文二》 前一篇文章 晚期資本主義社會的剪影 悅讀〈櫥窗〉 下一篇文章 人可以被毀滅 卻不能被打敗 悅讀《老人與海》 熱門新聞 01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多元宗教慈善關懷2025.10.2002【閃文集】 一生擁抱自然——珍‧古德2025.10.2103祈福.勝尾寺2025.10.2004佛光慈善音樂會 援助北宿霧重建2025.10.2205【小城故事】 兩冤家2025.10.2106【歡喜收穫】 圓一個幸福園藝夢2025.10.2107東禪寺考生祈福會 助正念自信應考2025.10.2208行動奶奶傳奇 1年淨化52海灘2025.10.20093佛光人行佛敬老孝親 老人節獲表揚2025.10.2010佛光山新馬寺 為逾2200考生祈福2025.10.2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狐妖鬼魅亦有真情在 悅讀《聊齋誌異.聶小倩》亂世哀歌裡的清音 悅讀《世說新語》選悅讀《楓橋夜泊》一首詩記錄了整個夜晚靈魂深處的生命輓歌 悅讀《錦瑟》精光萬丈曠代之作 悅讀《登高》情深義重的求賢之歌 悅讀曹操〈短歌行〉 作者其他文章遠謫飄零的悲歌 悅讀〈踏莎行〉向顛倒黑白的社會抗議 悅讀〈將進酒〉行萬里路 探索大自然的靈魂 悅讀《徐霞客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