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紀事】京都城市光影 ──白河院與法勝寺

文/凱 |2025.02.06
205觀看次
字級
岡崎法勝寺町站牌。圖/凱
白河院庭園一景。圖/凱

文/凱

京都市的左京區,坐落著平安神宮、岡崎公園、市立動物園與京瓷美術館等景點,堪稱今日京都市的文教區,既是京都市民習常的休閒空間,也吸引大量外地遊客造訪。

市立動物園的外圍,有一處開放民眾參觀,名為「白河院」的私人庭園,附近也設立了名為「岡崎法勝寺町」的公車站。庭園與公車站的名稱典故,要從平安時代說起。

位於平安京城之外的白河地區,川畔與充滿綠意的風雅景致,是貴族暫離京畿紛擾的度假勝地。「白河」是延伸自鴨川東岸的支流,因流水清澈而得名。

藤原氏曾在此修建名為「白河院」的別邸,宅邸與周邊廣大的土地,日後進獻給天皇,成為皇室的產業,也為白河一帶度假風貌的變遷,埋下了伏筆。

意欲架空藤原氏的影響力,構築後世稱為「院政」權力的白河上皇(出家之後稱「法皇」),利用側近親信所捐獻的龐大財富,開始在白河地區興建規模宏大的伽藍(寺院)與院御所,作為起居與發布政令之處。

白河院,就是在昔日白河上皇動員修建的法勝寺境內。上皇將該寺尊奉為當時佛教信仰體系的核心,建起了巍然聳立、高達八十一公尺的八角九重塔,象徵著皇家的權威。

當時若從東邊進出平安京,所經之處皆可看見這座九重塔。此後,歷代天皇也循著相同的模式,先後在此建起伽藍,像是尊勝寺、最勝寺等,後世則將此地曾以「勝」為名的六座寺院,稱為「六勝寺」。

白河地區急速蛻變為伽藍林立的景觀,也成為實質的政教中心。在這樣的過程中,人口、建設等各種帶動開發的資源,也跟隨著權力移轉至此。

十一世紀末以降,白河寺院群乃是當時宗教建築最新樣式。不過,由於武士興起,取代了皇家的權勢,白河也漸失政教的重要地位;加以百年後的震災,重創了六勝寺的伽藍建築,直至十五世紀下半葉,則盡毀於群雄競逐的戰國亂世。

如今,法勝寺與白河院,僅留存在公車站與私人庭園的名稱裡,訪京的遊客,難以想像數世紀前此處伽藍聚集的景觀。儘管如此,中世紀的政教變遷,帶動古都延伸至白河地區,也奠基了現在京都市的文教遊覽空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