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遍路】東山坡道上的八坂之塔

文/凱 |2024.03.04
284觀看次
字級
京都地標──法觀寺五重塔。圖/凱

文/凱

坡道交錯,石階高低起伏的京都東山一帶,是旅人赴日本關西遊覽時,不會錯過體驗古都風情的區域。這裡的八坂通,矗立著俗稱「八坂之塔」的法觀寺五重塔,是大眾旅遊印象裡,最有代表性京都地標之一。

遊人通過史蹟解說與指南書可知,八坂之塔的肇建,乃是聖德太子崇佛的遺產。實則八坂之塔的身世,並非自始就與聖德太子相聯繫。近年通過出土文物與遺跡的考證顯示,八坂之塔係為曾經定居於此地的古代豪族八坂氏所建。

西元八世紀末,桓武天皇營建並遷都平安京,當時的東山一帶,仍位處京城界域之外,與今日遊客如織的盛況,難以同日而語。而八坂之塔作為南都(奈良)佛教宗派,曾在此生根發展的表徵,對比當時朝廷所崇奉的密教信仰,並賦予護國重任所建立的東寺(又稱「教王護國寺」),可以說是極為邊緣的存在。

時序進入十二世紀末,武家政權登場,與禪宗信仰廣受武士青睞的背景下,八坂之塔及其寺院,在鎌倉時代改由臨濟宗建仁寺派入主,自此也稱為「法觀寺」,寺號至今延續。而十四世紀中葉以降,東山不但曾為室町幕府的政治重心,臨濟宗所屬的寺院群,也被認證為「官寺」納入管理。

法觀寺成為幕府所保護的寺院,曾在一四四○年重建,據傳伽藍規制與聖德太子所建的大阪四天王寺相仿,故以太子之名,將其附會為法觀寺創立者的說法不逕而走,並在後世的圖文載紀裡大量流傳。

隨著政權、佛教宗派的風水流轉,與中世以後京都城市界域向東發展的歷史變遷,使原本位處於邊陲,且帶有舊日南都佛教色彩的八坂之塔,在新宗派、寺號,幕府的尊崇與聖德太子之名的加持下,加以江戶時期旅遊文化的發展,被賦予了不同以往的地位與面貌,也逐步確立今日旅遊地標的形象。

如今,被列為重要文化財的八坂之塔,周邊僅存的一隅之地,乃是十八世紀以迄近代,法觀寺境逐漸縮減的結果。經歷多次天災、兵燹,與近代化的衝擊,八坂之塔不但照見了古都千百年來的變遷與風華,亦持續以歷史所積累的形象,代言著京都的觀光旅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