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吉野山:南朝與修驗道發源地

文/凱 |2024.12.10
345觀看次
字級
金峰山寺藏王堂。圖/凱
南朝吉野宮跡。圖/凱

文/凱

奈良原是日本舊都平城京,市區周邊的興福寺、東大寺等「南都六宗」之佛教遺產,是現今著名的旅遊景點,而縣內南部的吉野山,也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以山岳信仰為基礎,與神佛習合所形成的「修驗道」,就是發祥自吉野山。

七世紀時,相傳役小角在吉野山受到藏王權現感召,創立金峰山寺,被後世尊奉為修驗道的開山始祖,又稱為「南無神變大菩薩」。而稱為修驗者或「山伏」的修行信眾,則是通過攀登、跋涉、禪定、斷食、瀧行(瀑布修行)、巖窟籠居等,追求身心磨練的苦修生活來悟道。

平安中期流行末法思想,促使貴族慕名參詣金峰山寺,祈求現世利益與來世淨土,當時將這樣的旅行風氣稱為「御嶽詣」。攝關政治全盛期的主政者藤原道長,就是「御嶽詣」參與者之一。

「御嶽」一詞,原本泛指高聳的山岳,以及最初信奉藏王權現而建立金峰山寺,有著「金御嶽」之稱的吉野山。之後隨著修驗道的傳播,凡勸請並祭祀藏王權現分身的山岳,都被冠以「御嶽」之名,例如長野縣、山梨縣,都有御嶽山。

此外,吉野山也是日本南北朝時期重要的歷史舞台。

十四世紀,後醍醐天皇試圖排除幕府的權力,以「建武中興」復振天皇大權,與足利尊氏為首的室町幕府站在對立面。但由於軍事實力的差距,後醍醐天皇的中興大業未成,輾轉逃到吉野山,在此建立了南朝。

南朝雖然在後醍醐天皇駕崩後中衰,但仍藉著吉野山難攻易守的地利與幕府內部的紛爭等原因,存在了半個多世紀。最後在幕府的調解下,才結束了雙天皇並存的南北朝時代。

吉野山一隅,至今仍留存天皇坐朝的宮址,宛如遺世獨立於山林中的朝廷,約略可想見南朝負隅頑抗的處境。近代接受幕府奉還大政、實行維新的明治天皇,則在吉野山創建吉野神宮,主祭曾經試圖對抗幕府以中興皇室的後醍醐天皇。

吉野山是修驗道的源起聖地,吸引僧俗入山修道與祈願,也曾是皇室競逐正統的舞台,近代迄今,則是奈良著名的千本櫻勝地。吉野山的每一寸土地與自然景觀,都見證了日本千年以來宗教與歷史文化的時代變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