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遍路】淺草寺五重塔的前世今生 文/凱 |2023.11.15 語音朗讀 89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淺草寺五重塔夜景。圖/凱歌川國政所繪製之〈東京府金龍山淺草寺五重塔修復圖〉。圖/東京都台東區立圖書館資料庫淺草寺〈舊五重塔跡〉石碑。圖/凱 文/凱若要說起東京外國旅客聚集的熱門景點,莫過於從八世紀迄今、擁有千年歷史的淺草寺。雷門、寶藏門、觀音堂、五重塔,大抵是遊客會留心觀賞與攝影的亮點。從雷門入寺,可見聳立在左側,位於寶藏門與觀音堂之間的五重塔。在寺境右側的空地上,有著〈舊五重塔跡〉的低矮石碑,那是一九四五年以前的五重塔,經歷雷火、地震、戰災,多次樓起樓塌的立足之地。五重塔常見四角屋頂的形制,是平安時代由中國所傳入,塔內收藏著佛舍利。為信仰而蓋的建物,只能由下而上仰望、崇拜,不提供入內參拜或攀登。而伴隨佛教信仰的傳播,高聳的五重塔,多有皇家貴冑為展現雄厚的財與權,挹注經費所修建,使五重塔亦帶有權力的象徵意味。曾備受江戶幕府尊崇的淺草寺,是官方認證的祈願寺廟,兩度因火災燒毀的五重塔,也曾在幕府出資下重建。不過,隨著十九世紀末幕府退出政治舞台,五重塔的性格也有了不同的變化。淺草寺失去了幕府與諸侯豐厚的經費支援,加上明治新政府大力推動廢佛毀釋運動,甚至將淺草寺劃入公園預定地,寺產屢遭政府強制徵收,財力大不如前。一八八六年,五重塔進行維修,寺方特意開放民眾付費登頂參觀,藉以籌措修復經費。在畫師筆下的五重塔,描繪男女老少沿著搭起的鷹架,攀上塔外的屋頂登高望遠,一覽淺草周邊景物,乃是前所未有的新奇體驗。五重塔,不再是只能從底層仰望高不可攀的建物。進入二十世紀,日本諸多寺院的五重塔,像是大阪的四天王寺、京都的八坂塔,多有開放民眾入內參觀、攀登,曾蔚為流行。在二戰期間的東京大空襲中,淺草寺幾夷為平地。戰後,五重塔於一九七三年重建,更換了位置,也成了鋼筋水泥的建築。塔內除了頂層收藏聖佛舍利之外,底層則供奉觀音百尊與信眾所供奉的牌位,並定期提供每年三回開放祭祀之際,信眾休息的空間。回顧五重塔的前世今生,縱使登高攬勝已成歷史,但面向民眾、被賦予開放的性格,則是十九世紀以來,歷史發展的延續與遺產。 前一篇文章 【書藝心語】不自誇 下一篇文章 【歷史點滴】展示台灣:1948年台灣省博覽會 熱門新聞 01再生醫學專家訪佛光山 認識人間佛教2025.04.1702三好普門盃國小籃球賽 東興奪冠2025.04.2203好苗子佛光家庭日 傳承三好精神2025.04.1704T-Earth植樹行動 佛光人守護金門2025.04.180513歲少女捐萬本書 建18圖書館2025.04.1806普門寺三皈五戒 佛子修行增福慧2025.04.1707巴西佛光人公益路跑 傳達蔬食愛地球2025.04.1808大馬慈善音樂會 佛光山送暖緬甸 2025.04.1909分享讀書樂 岡山講堂帶領人培訓2025.04.19101天內引體向上萬次 男子破紀錄2025.04.1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翰墨天地】心寬常把是非讓【歷史點滴】觀光與保育 玉山國家公園的成立與發展(上)【書藝心語】哈佛餐【民俗資產】草濫清水岩 七堵歷史文化與藝術瑰寶【時代顯影】坂本龍馬:來自高知的革新者【2025青藝獎典藏作品巡迴特展】近未來之形 作者其他文章【東瀛紀事】京都城市光影 ──白河院與法勝寺【文化遺產】吉野山:南朝與修驗道發源地【世界行旅】京都東寺弘法市集【東瀛遍路】大阪也有清水寺【東瀛遍路】東山坡道上的八坂之塔【世界行旅】東京夏末祭典: 高圓寺阿波舞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