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遍路】淺草寺五重塔的前世今生 文/凱 |2023.11.15 語音朗讀 102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淺草寺五重塔夜景。圖/凱歌川國政所繪製之〈東京府金龍山淺草寺五重塔修復圖〉。圖/東京都台東區立圖書館資料庫淺草寺〈舊五重塔跡〉石碑。圖/凱 文/凱若要說起東京外國旅客聚集的熱門景點,莫過於從八世紀迄今、擁有千年歷史的淺草寺。雷門、寶藏門、觀音堂、五重塔,大抵是遊客會留心觀賞與攝影的亮點。從雷門入寺,可見聳立在左側,位於寶藏門與觀音堂之間的五重塔。在寺境右側的空地上,有著〈舊五重塔跡〉的低矮石碑,那是一九四五年以前的五重塔,經歷雷火、地震、戰災,多次樓起樓塌的立足之地。五重塔常見四角屋頂的形制,是平安時代由中國所傳入,塔內收藏著佛舍利。為信仰而蓋的建物,只能由下而上仰望、崇拜,不提供入內參拜或攀登。而伴隨佛教信仰的傳播,高聳的五重塔,多有皇家貴冑為展現雄厚的財與權,挹注經費所修建,使五重塔亦帶有權力的象徵意味。曾備受江戶幕府尊崇的淺草寺,是官方認證的祈願寺廟,兩度因火災燒毀的五重塔,也曾在幕府出資下重建。不過,隨著十九世紀末幕府退出政治舞台,五重塔的性格也有了不同的變化。淺草寺失去了幕府與諸侯豐厚的經費支援,加上明治新政府大力推動廢佛毀釋運動,甚至將淺草寺劃入公園預定地,寺產屢遭政府強制徵收,財力大不如前。一八八六年,五重塔進行維修,寺方特意開放民眾付費登頂參觀,藉以籌措修復經費。在畫師筆下的五重塔,描繪男女老少沿著搭起的鷹架,攀上塔外的屋頂登高望遠,一覽淺草周邊景物,乃是前所未有的新奇體驗。五重塔,不再是只能從底層仰望高不可攀的建物。進入二十世紀,日本諸多寺院的五重塔,像是大阪的四天王寺、京都的八坂塔,多有開放民眾入內參觀、攀登,曾蔚為流行。在二戰期間的東京大空襲中,淺草寺幾夷為平地。戰後,五重塔於一九七三年重建,更換了位置,也成了鋼筋水泥的建築。塔內除了頂層收藏聖佛舍利之外,底層則供奉觀音百尊與信眾所供奉的牌位,並定期提供每年三回開放祭祀之際,信眾休息的空間。回顧五重塔的前世今生,縱使登高攬勝已成歷史,但面向民眾、被賦予開放的性格,則是十九世紀以來,歷史發展的延續與遺產。 前一篇文章 【書藝心語】不自誇 下一篇文章 【歷史點滴】展示台灣:1948年台灣省博覽會 熱門新聞 01【詩】 颱風天裡播放Heisei2025.07.1402荷蘭獨特國粹 撐竿跳河大賽2025.07.1003飲食改善代謝症候群 吃彩虹蔬菜穩定血糖2025.07.1104WCF主席尼爾森 全家參訪台北道場2025.07.1005【斗室有燈】我見過利刃般的眼神2025.07.1106減碳救地球 大馬1.5萬人復蔬路跑2025.07.1007如是說2025.07.1008你知道幾種算盤?2025.07.1009【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22025.07.1310走讀國立台灣博物館2025.07.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書藝心語】 周處除三害【佛門覽勝】 漫步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翰墨天地】 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府城巡禮】 二層行四百年人文風情【地方采風】兩方安溪石刻 【走讀城鄉】除舊、復古、觀光──七堵彩繪街弄 作者其他文章【世界行旅】 紋別市的流冰紀行【東瀛紀事】京都城市光影 ──白河院與法勝寺【文化遺產】吉野山:南朝與修驗道發源地【世界行旅】京都東寺弘法市集【東瀛遍路】大阪也有清水寺【東瀛遍路】東山坡道上的八坂之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