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普賢殿,原名「棲霞禪苑」,是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為紀念祖庭攝山棲霞寺而建設。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時間:一九九○年六月二日 地點:美國德州玉佛寺
我們每一個人,心裡念什麼,就會有什麼感應,念佛會有成佛的感應;念時間,會有守時的感應。感應不都是隨時隨處在我們的身邊嗎?因此,我們要求感應,並不一定念佛、拜佛,只要時時心存善念、口出善言,並且堅守它,就能有感應,這和念佛、拜佛,可以獲得感應是一樣的。
三、從守信中所獲得的感應
世間上的財富很多,如金錢、房地產、股票、期貨等等。然而,這都不是真正的財富,守信用才是真正的財富。守時可以獲得感應,守信用更有感應。
四歲那年,我和姊姊比賽吃素,雖然只是開玩笑,我卻從此一生素食到底。
十二歲那一年,中日戰爭爆發,許多省分相繼淪陷,我的父親在戰爭離亂中與家人失去連絡,我隨著母親到各地尋找父親。一日,來到南京的棲霞山,寺裡的知客師父見到我,問道:「小朋友,你要不要當和尚?」我從小長得圓圓胖胖,街坊鄰居都稱我小和尚,對「和尚」這句話也聽得很習慣,就回他:「要啊!」
後來,他把我介紹給我的師父,我也承諾了。不過我的師父說:「當和尚,必須經過媽媽同意才可以。」我立刻去找母親,告訴他要當和尚的訊息。母親一聽,一時難以接受,說:「小孩子隨便亂說,不可以!」我的眼淚立刻流下來,因為我覺得已經承諾人家要當和尚,不可以改變的。
為了承諾當和尚這一句話,幾十年來我嘗盡艱辛困苦,不過縱使如此,我不但今生要當和尚,甚至來生,我還是要當和尚。我這一生中,往往為了一句承諾、為了守信用而忍受種種辛苦,但也因此獲得很大的力量,所以,只要大家能夠對自己的承諾負責任,一定會獲得感應。
過去有個年輕的孝子,母親生病需要吃肉,便上街採買。走到東街問:「一斤多少錢?」「三塊錢一斤。」這個年輕人想,買了肉,提在手上很重,何況還要到西街買其他東西,回來經過時再買好了。
到了西街又問:「肉一斤多少錢?」「兩塊五毛錢。」比東街的便宜,但是他沒有買,為什麼?因為他想到剛才內心已經承諾要買東街的豬肉,就應該履行信用。
過去的聖賢,對自己內心的一念,是終身守持不渝,信用怎麼不是財富呢?
四、從感恩中所獲得的感應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二記載,恩有四種:「父母恩、眾生恩、國王恩、三寶恩。」世間對我們有恩惠的人,真的太多太多了,「四恩總報」就是教我們常懷感恩。一個時時刻刻內懷感恩心念的人,才是富有的人。
我十八歲的時候,染上瘧疾,全身忽冷忽熱,持續好幾個月。大陸叢林裡,沒有人看醫生,也沒有錢看醫生,寺廟大,人又多,有時死了一個人,寺裡的人都還不知道,就被火化了。那時我心想:這一生真像水泡,「啵」一聲就沒有了。
忽然有一天,師父的侍者拿了半碗鹹菜來,他說:「這是你師父叫我拿給你的,他說,你生病吃鹹菜比較好。」
由於長久以來沒有什麼東西吃,加上鹹菜是師父賜的,我內心的感動真是難以言喻。我一面吃,一面流著淚,同時心想著:「偉大的師父,您怎麼知道我有病?您怎麼會想到給我這碗鹹菜?我無以報答師父的恩惠,誓願將來一定要弘揚佛法,廣度眾生,以不辜負師父的恩惠。」
常有人問我:「你為了佛法,到處奔波弘揚,辛苦勞累嗎?受苦受難,會懊悔灰心嗎?」「沒有。」「為什麼?」「我想到家師給我半碗鹹菜,助長我一生很大的力量,很大的感應。半碗鹹菜並不是什麼佳餚,卻令我終生感恩。」
然而,今日的社會,許多人面對一大碗美味膳食都不覺得有什麼稀罕。所謂「滴水之恩,湧泉以報」,只要自己心中富有,懂得感恩惜福,半碗鹹菜就是黃金萬兩,不懂得感恩,全宇宙的財富也如同糞土一樣。那半碗鹹菜不但給我無比的力量,給我的感應也是無與倫比的。
五、從感動中所獲得的感應
我這個人,有時候看起來很理性、很無情、很冷淡,但有時候也很容易被一個人、被一件事感動得流淚不已。
每次出門弘法,我總會帶一群年輕人一起唱歌、講說故事,並在結束之前,舉行一個祈福祝禱的儀式。有一次,到台北三貂嶺講演,完畢時,慣例由一個學生照著我寫的祈願文稿誦念:「慈悲偉大的佛陀,請您慈悲加被今天所有參加的與會大眾……」
這樣的文稿,也不知道說過、聽過多少次,應該覺得很平常,可是那天在後台,不禁感動得潸然淚下,想到世界上的芸芸眾生,多麼需要佛陀的慈悲光明……感動之情溢滿胸懷,彷彿天地也為之變色。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