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呷飽未? 孤老期待明天來敲門 陳玲芳 |2024.12.07 語音朗讀 57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潤琳伯伯在七堵失智據點認真上課,參與活動。 圖/伊甸基金會提供公益大使九澤CP(左1和左3)出席伊甸基金會11月上旬舉辦「你好,呷飽未?陪孤獨老人期待明天來敲門」記者會,與兩位長輩來場「黑白大廚之古早味料理大賽」。圖/伊甸基金會提供小太陽阿嬤(中)和三峽北大長照機構的黃雅君社工(左)及鄭惠文組長(右)合影。圖/伊甸基金會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台灣正走向超高齡社會之路,孤老宅數量持續增加,「孤獨死」頻傳,許多長輩對於明天,對於未來,似乎已經不再感到期待。伊甸基金會長期關注高齡議題,今年針對伊甸全台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社區據點長輩進行生活現況調查,發現獨居及老老照顧比例已近3成,且逐年攀升。獨老的需求,需要社會一同關注。根據衛福部一百一十一年老人狀況調查,全台灣長者每六位就會有一位陷入憂鬱,同時,台灣六十五歲以上長者自殺死亡率一直高居各年齡層之首,在快速老化的社會趨勢中,長輩的心理健康也應被重視。伊甸基金會十一月上旬舉辦「你好,呷飽未?陪孤獨老人期待明天來敲門」記者會,會中公布長輩生活現況調查,公益大使九澤CP也特別出席,與兩位長輩來場「黑白大廚之古早味料理大賽」,並呼籲社會大眾用最日常的問候「呷飽未?」,關懷長輩,讓他們重燃對明天的期待。伊甸基金會調查共回收一百九十三份問卷,主要對象為伊甸老人社區長照機構、社區據點所服務的長輩。調查發現,有超過七成長輩,若沒到中心或據點時,會覺得「好無聊」。至於在中心裡最喜歡做的事情,有「運動」及「吃飯」,基本需求的滿足、身體機能的維持,是長輩最有感的服務。對於低收且獨居的七十二歲潤琳伯來說,自己在家時常感到無聊,到據點上課後,才開始覺得生活有意義。潤琳伯說,這裡是他第二個家。高齡八十六歲的小太陽阿嬤,個性溫和愛笑,原本和老伴同住台中,先生去世後一人獨居。兒女因為不捨媽媽一個人生活,同時發現老人家開始有健忘、說話重複的狀況,經討論後,決定接到台北同住,並讓媽媽加入伊甸三峽北大社區長照機構。在中心,有多元的課程,加上藝術及音樂輔療,陪著小太陽阿嬤走出原本獨居的生活,變得笑口常開,加上家庭的支持,身體狀況好轉許多,失能失智等級經評估後,已從三級降為二級。陪伴長輩獨老不孤老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林文賓表示,在高齡寡居的時代,獨老將成為每個人的課題。伊甸的服務重視在地化,積極在社區裡設立「據點」和「日間照顧」服務,安排適合長輩的課程,並與照顧者密切溝通,協助資源連結,希望讓每個長輩都能就近找到需要的服務。而對於無法出門的長輩,則透過送餐、居家服務、家訪等,把愛送進獨老家中。他邀請社會大眾支持伊甸「老人照顧服務計畫」,陪伴長輩獨老不孤老,一個人也能過得好!支持專線0800-025-885,或上網搜尋「伊甸老人照顧」。潤琳伯伯在據點找到生活意義剛滿72歲的潤琳伯伯,是台北南機場長大的眷村人,當初全家人移民到國外打拚,歷經40年辛勤工作,一度擔任中國餐廳的管理人。有了很好的成果後,卻因妻子罹患失智、難以處理財產問題,意外失去房子,再加上台灣的家人生病需要照顧,於是他獨自回台,照顧有智力障礙的哥哥多年。哥哥過世後,伯伯發現自己開始會忘東忘西,到長庚醫院確診為失智症,經共照中心轉介來到七堵失智據點。目前低收又獨居的伯伯說,自己在家其實有點寂寞,雖然身體還能到處走走,但一個人沒什麼樂趣,來到據點上課,才終於覺得生活有了意義。個性開朗的潤淋伯伯很快就習慣據點的生活,每天早上先跟同學們擊掌打招呼,接著幫忙準備中午共餐的食材,洗菜、挑菜、切菜都沒問題,上課時認真參與,下課後更會擔任小幫手,幫助照服員宇柔整理環境,拖地掃地,才依依不捨地回家去,在笑鬧聲中,日子過得充實有趣。小太陽阿嬤在長照機構享受生活樂趣86歲的小太陽阿嬤,加入伊甸三峽北大社區長照機構已有三年。阿嬤曾經做過很多工作,從種香蕉、做盆栽等園藝,還有網球拍、電風扇的工廠工作,甚至到北上前都還在幫忙剪香菇,個性勤奮又努力,有點閒不下來。現在在中心裡,除了認真積極參與課程外,看到長輩或照服員忙不過來,也會主動幫忙。中心開始推「老老點心坊」活動,阿嬤也主動報名,現在偶爾會幫忙製作課間點心與長輩們分享,從中得到很多樂趣。當初,子女們主動找到伊甸,參觀後發現環境不錯、工作人員也很友善,就鼓勵阿嬤參與。最初因為不熟悉日照,阿嬤曾經無意願來上課,但因兒女勸說、加上周遭不少親戚也有使用類似機構,才漸漸卸下心防。三年來,單位和家屬建立了不錯的信任關係,也更支持單位各式各樣的活動,家屬座談會也會積極參與。阿嬤說,她很喜歡現在的生活,這裡的照服員和長輩都很好,每天大家有說有笑,生活很平靜,有兒女孫子陪伴,每天都很快樂。 前一篇文章 【抗衡演化】你也可以愈挫愈勇! 下一篇文章 【營養專欄】冬令進補六原則, 健康強身不增重!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6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中醫專欄】良藥苦口嗎? 甘口的也是良藥喔!【養生達人】蔡珮蓉復刻阿爸點心鋪 幸福甜食無負擔【養眼專欄】什麼是繼發性白內障?護膚調免疫 從生活做起聊聊心裡事 AI 能取代心理諮商嗎?用敬畏之心 擺脫存在性焦慮 作者其他文章【養生達人】蔡珮蓉復刻阿爸點心鋪 幸福甜食無負擔吃健康蔬食救地球 北榮從員工餐做起植物性飲食可護腦 延緩老化預防失智護膚調免疫 從生活做起穀雨養生宜顧脾胃 定時走動促進代謝延緩老化從飲食做起 多吃豆類蔬菜全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