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好 讓排毒變成日常

文/王偉全(復健疼痛雙專科醫師) |2025.10.18
83觀看次
字級
「過敏原檢測」是人生必做的檢查。因為飲食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了解自己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是安穩腸道免疫細胞、減少慢性發炎的關鍵。圖/123RF
生病時,尊重自然病程,讓免疫系統有機會自我調節,這才是長遠的解方。(示意圖)圖/123RF
有益健康的食物、壓力管理、運動等,有助排除體內毒素。(示意圖)圖/123RF

文/王偉全(復健疼痛雙專科醫師)

環境中永遠存在各種毒素,這也是為什麼我每年都會進行一次排毒。黴菌毒素、病毒、細菌、寄生蟲、重金屬、環境荷爾蒙、農藥等,都是需要關注的重點,並可以根據個人情況輪流進行排毒……

2025年春節,我們家人和外甥行春回程的路上玩「詞語接龍」,從「體能訓練」,接到「練習」,接到「習以為常」,接著他接「腸道健康」!連6歲的小朋友知道腸道健康的重要性,你還不重視嗎?他也鮮少吃加工食品。

另一個真實的故事:曾經有位治療師朋友在臉書上分享,他的感冒拖了很久,終於去診所看診,吃了藥後症狀立刻緩解。然而,當醫師朋友們看過他晒出的藥單後,全都驚呆了——裡面竟然包含了兩種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兩種類固醇、兩種抗生素、止咳藥、化痰藥,以及維生素補充劑。這麼猛的藥,當然「藥到病除」,但問題是,這樣的「神速痊癒」是用未來的生命力和免疫力換來的!

藥吃多會削弱免疫力

當我們質疑為什麼自己的免疫力愈來愈差、感冒愈發難好,甚至開始出現慢性發炎、過敏或黴菌感染時,答案往往就在於我們對待疾病的態度。為什麼覺得吃了一大堆藥、症狀迅速消失才是正常的?為什麼不願意尊重疾病的自然病程?為什麼會覺得除了藥物之外,沒有其他選擇?這樣的藥單,絕對不是任何一位醫師會開給自己的家人,因為這根本是「殺雞焉用牛刀」,短期內雖然見效,長期卻可能削弱身體的防禦能力。

不信可以問問你身邊如果有醫師朋友,一般感冒都是怎麼處理的?至少我自己身邊的醫師朋友,大多是多喝水,吃一兩樣簡單症狀治療的藥物,然後讓身體慢慢復原,而非動輒使用強效藥物壓制症狀。一些自然醫學的醫師,包括我自己,則會補充大量的維生素C、鋅、維生素D3、NAC、紫錐花等,或打靜脈營養點滴,特別是高劑量維生素C,早期剛發病的時候立馬打,效果最佳。

現代人工作繁忙,當然希望能夠快速恢復,但如果這種「快」是以犧牲腸道菌叢、削弱免疫功能為代價,真的值得嗎?藥物或許能短暫壓制症狀,卻可能讓體質一步步走下坡,總有一天會付出代價。其實,生病往往是身體給我們的一個信號,提醒我們該停下腳步,好好喘息,重新調整自己。尊重自然病程,讓免疫系統有機會自我調節,這才是長遠的解方。

流感與普通感冒不同

執筆時恰逢大S流感離世,必須特別強調「流行性感冒」(the influenza)和「普通感冒」(common cold)是截然不同的疾病,在英文中,兩者有明確的區別,且用「the」強調流感是獨一無二的疾病!中文重複使用感冒二字,造成許多人的混淆,誤以為是類似的疾病。但是要知道1918年西班牙流感曾造成上看5千萬人死亡,超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成為歷史上最致命的疾病之一!普通感冒由鼻病毒、冠狀病毒或腺病毒所引起,症狀包括流鼻水、喉嚨痛和咳嗽,通常在7至10天內自癒,一般僅需症狀治療。相較之下,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症狀更為嚴重,如高燒、頭痛、肌肉疼痛和全身痠痛,症狀突然出現,且嚴重度較高,特別是在免疫力較弱的人群中。接種流感疫苗、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以及在出現症狀時及時就醫,都是預防和減輕流感影響的重要措施。當然,當你無法區分,有疑慮的情況下,也務必就醫。

安腸道減發炎的關鍵

回過頭來,看飲食與免疫力的關係,在支持排毒和去敏的過程中,我真心認為「過敏原檢測」是人生必做的檢查。因為飲食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了解自己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是安穩腸道免疫細胞、減少慢性發炎的關鍵。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持續接觸敏感的食物,無異於天天破壞自己的免疫系統,這也是許多人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甚至慢性疲勞、腦霧、疼痛不斷的根源之一。我自己的這些症狀就是排毒後改善的,而我絕非拿著自己的親身經驗就胡亂宣揚,而是透過上了很多課程得到印證後,一步一步的發掘真相,實踐之後才發現原來真的是如此。

環境中永遠存在各種毒素,這也是為什麼我每年都會進行一次排毒。黴菌毒素、病毒、細菌、寄生蟲、重金屬、環境荷爾蒙、農藥等,都是需要關注的重點,並可以根據個人情況輪流進行排毒。當然,透過檢測來評估體內負擔,確定排毒的優先順序,是最科學、有效的方式。

排毒生活兼顧6要素

排毒不該只是偶一為之的療程,而是一種生活態度!許多患者會詢問排毒計畫,期待一個固定的療程來「清理」身體,但真正需要的,其實是一種排毒型的生活方式(detoxification lifestyle),謹記Dr. Klinghardt說的「這是個毒素的世界!」疫情及各種食安事件,相信愈來愈多人有同感。這種生活方式包含幾個核心要素:

1.減少環境毒素的暴露:避免病原體、重金屬、內分泌干擾物質 (EDCs)及電磁輻射等有害物質。

2.促進毒素代謝與排出:透過減少多餘脂肪、排毒療程、使用桑拿、各種運動來幫助身體排除毒素。

3.維護腸道健康:腸道是身體的排毒中樞,也是免疫系統的集散地,確保良好的腸胃功能能夠有效排出體內廢物與毒素。

4.優質營養與水分補充:確保身體獲取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與抗氧化劑,支持肝臟與腎臟的解毒功能。

5.關注壓力管理與心理韌性:壓力會影響自律神經與免疫功能,良好的壓力管理與健康的人際關係,有助於減少慢性發炎與內分泌失衡。

6.充足的睡眠與放鬆:睡眠是身體修復與排毒的關鍵階段,確保良好的睡眠品質能夠促進解毒與恢復。

(摘自《萬萬黴想到》,時報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