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淑儀
在路上逛一圈,看見超大字體的房屋廣告「高級老人公寓只租不賣」,眷村圍牆內時常坐著外傭推著的、一排曬太陽的輪椅老人們,再走幾步,眼花撩亂的寵物旅館和相關的用品店、學校減少招生……超高齡社會早就在我們的眼睛底下展開。然而,大部分的人對這樣的社會模式還沒有踏實的接觸和想像。
《我的老奶奶朋友們》可以視為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繪本故事。透過一個孩子和老年人交朋友的經過,不僅探索「忘年之交」有趣、也發人省思的部分,隱含了超高齡社會裡,人都需要面對的情感與生命課題。
不同奶奶不同性格
小男孩艾利斯雖然擁有可以和同齡朋友玩耍的樹屋和紙箱車,但他最喜歡做的事,卻是找他的五個老奶奶朋友玩。他最好的朋友是艾爾莎,他們在搖椅上堆餅乾塔,坐在箱子做的車裡,一起笑得很大聲。某天,艾爾莎過世了,房子裡出現另外一個小女孩,艾利斯被迫要面對失落和新來的人事物,儘管不好受,還好他的老奶奶朋友們幫了他一把。
在描繪孩子跟老人的議題時,一般童書最常見的組合是「祖孫」關係,像《我的老奶奶朋友們》這樣把焦點放在「忘年之交」的則很少見到。書中艾利斯就住在老奶奶房子圍繞的教堂街上。每個老奶奶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活智慧或住家風情。
老奶奶朋友們讓艾利斯覺得新鮮、有趣,或感到撫慰和放鬆,但老奶奶們沒有刻意要「給予」他(孩子)什麼,對待他就像普通朋友一樣。就像什麼都不擅長的艾爾莎,只是跟他一起在搖椅上堆餅乾塔,坐在箱子做的車裡,笑得很大聲,他們就變成最好的朋友了。他們也和艾利斯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而那些因為年邁而無法自行完成的家務事,艾利斯成了最好的幫手。而奶奶嘉許的方式相當溫暖而平等,就是擁抱他:「親愛的艾利斯,如果沒有你,我該怎麼辦哪?」
平行且深厚的友情
跨世代的友誼跟年齡沒有關係,然而,怎麼分享才是最需要關心的事情。《我的老奶奶朋友們》用孩子的單純邏輯,打破世俗的框架,也越過長幼有序的權威,輕鬆地建立了平行且深厚的友情。
書的前半部在敘述老奶奶們和艾利斯的交往過程,歡快而溫暖;但在書的後半部,則翻轉到失落的層面:艾利斯需要面對艾爾莎的過世。艾利斯有著孩子般的困惑和憤怒,尤其在新鄰居住進艾爾莎的舊居後,他的情緒更是攀升到頂點:不安、失望、難過,躺在床上失眠。但是還好他有其他四個老奶奶好朋友,隔天醒來時,老奶奶們為他做了一件事,宣稱是艾爾莎交代的。不管這交代是真是假,老奶奶們都和他一起哀悼:分享失落、釋放了悲傷,最後終於有空間可以容納其他的朋友,儘管新的朋友剛好是同齡小孩。
我喜歡書裡讓艾利斯躺在床上、讓情緒一步步顯露的獨白「像喉嚨裡卡了一個大腫塊」,還自問了許多問題「那個傻女孩現在睡在艾爾莎的床上嗎?」、「她會擦亮艾爾莎的銀器嗎?」、「我不想再和其他的老奶奶朋友在一起了,如果她們也變成了天使、消失了,怎麼辦?」
也喜歡後來其他老奶奶們和艾利斯分享哀悼的溫暖方式,他們來找他、陪伴然後歡笑,讓艾利斯的陰霾在最後形成了接納的動力。艾爾莎花園中種植的紫花(圓葉風鈴草),在許多分頁裡都成為點綴但迷人的風景:植物永遠都是春風吹又生,儘管不是相同的生命體,生命的再生總是帶來希望。
老奶奶們、花朵、同儕的出現,讓故事不至於落到低潮,而有了延續的可能性。換句話說,我們的孩子可能都是艾利斯,我們也都將面臨老奶奶們的問題。透過繪本,我們好像瞥見了超高齡社會中重要的情感議題:跨世代間的平等交流,以及接受生命驟然的起與落,這些都值得在我們闔上書頁後再好好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