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市隨筆】 《八二華年》 幽默充滿典故的散文集

文/王錫璋(前國圖編審) |2024.11.17
393觀看次
字級
《八二華年》 圖/九歌出版提供

文/王錫璋(前國圖編審)

年已過80的張曉風,至今寫作不輟,她雖寫過小說、戲劇,但以散文最為聞名,余光中曾譽之為「亦秀亦豪的健筆」。2023年,她82歲,出版社為其出版近年寫作的散文集,書名取作《八二華年》,「華年」雖代表資深的燦爛年歲,但也俏皮地將代表青春的「二八年華」翻轉一下,代表她還有一顆年輕的心,繼續努力創作的幽默。

筆者自年輕時,即在報刊讀過不少張曉風的文章,她曾以桑科、可叵為筆名,寫過許多幽默散文,印象較深的是,她在民國60、70年代,曾在中央圖書館旁的植物園荷塘,與某民歌手發起一項「預約一個有蛙聲的夏天」活動,即在春天放生數千尾蝌蚪到荷塘,期盼夏天時,荷塘充滿蛙聲,不再只有田田荷葉的孤寂。那年夏天,我夜晚值班,的確聽到許許多呱呱的蛙鳴呢!

趣味和知識兼具

這本《八二華年》的散文集,依然呈現張曉風亦秀亦豪的文筆,她不歌山頌水,不悲風傷月,直來直往的文字,一如在聊天談敘,卻也掩不住內容經常充滿文學典故,這是她多年在大學教書累積的實力。但要知道,她也是提倡環保的,故書中多提到這些社會性的問題,讀來頗有知識性。

散文集的篇目通常較難完整分類,本書雖分為四輯,共50篇散文,但各輯中亦多有連串各種主題的。以筆者讀完之體會,第一輯是以談身世或自身近年來發生的大小生活事件為多。第二輯則是訪問或談論文壇、藝術或宗教界人物,如蘇雪林、冰心、張大千、傅聰、劉慕沙、席賢德、王國維、星雲大師等人為主。第三輯則談論歷史事物典故為多,第四輯則以其作家兼及家庭主婦的身分,以談女人家務生活為主。

故說來,這也算是一本內容龐雜的散文兼雜文集。只是以張曉風的古典文學素養、對社會事物的關切,以及她過去寫幽默散文專欄的經驗,讓這本散文集趣味和知識兼具,在去中化教育之下的年輕讀者,也能從這本書讀到不少她引經據典的古文或詩句,所以,這本書「薑是老的辣」,有雄厚的基礎,讓讀者在幽默聊敘中,知道一些古代、現代、社會、家庭、名人、庶民的大小事。

活力充沛憂國憂民

張曉風幼時隨著父母親跑遍半個中國,逃難到台灣,讀中文系、寫作、教書,至今83歲,我們讀這本去年輯成的《八二華年》散文集,知道她仍活力充沛,寫作不斷,也是十八般武藝兼具的家庭主婦。

她在書中說:「人老了,也許會鈍,但一位仍在閱讀的人會鈍得慢些」,就是提醒大家活到老,還是要閱讀到老。她在〈憂國憂民〉這篇文章中,寫先生半夜被風雨驚醒,憂國憂民地想到台北市是否會淹水成災而睡不著覺,她則跟先生說:「我比你早憂國憂民,剛剛先冒著風雨去頂樓把落葉清除掉,免得堵住排水孔,咱家先淹水成災啦!」類似務實又幽默的內容和語句,是本書經常出現的,實在是一本好看的散文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