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書1《奶奶什麼時候回來?》】生命自會解答一切

文/廖淑儀 |2025.05.11
42觀看次
字級
《奶奶什麼時候回來?》繪本內頁(圖/大塊文化提供) 圖/大塊文化提供
《奶奶什麼時候回來?》 圖/大塊文化提供
《奶奶什麼時候回來?》繪本內頁(圖/大塊文化提供) 圖/大塊文化提供

文/廖淑儀

翻開這本書時,我彷彿看見光線落下之處,風微微顫動,空氣中瀰漫著聽不見的絮語。比利時作者安.艾珀(Anne Herbauts)的這本繪本,以睹物思人的呈現方式,間接地傳達了面對失去,以及反覆釐清,對於哀悼與療癒的重要性。

整本書裡,我們看不到任何人物出現。左頁只有反覆的問與答,當孩子問「奶奶什麼時候回來?」右下角就會出現奶奶充滿憐愛和希望的回答。而右頁的圖像則是一幅幅的生活情景:窗簾拂過鮮豔的地板、廚房裡待烹調的魚和器具、餐桌上奶奶的針線剪刀和孩子的車車、牆上的家族照片、客廳、陽台、玄關穿鞋區,到處都能拾掇出奶奶的用品,混雜著孩子的物品、書和玩具。沒有說明奶奶是過世或者去哪裡,也沒有說明孩子和奶奶之間感情有多親密,甚至沒有提到孩子的年紀,一切只透過圖像,呈現這些曖昧又綿長的情感與思念。

訴說不在場者故事

對我來說,孩子與奶奶的問答就像是一首反覆吟唱的歌曲,只在每一個翻頁中成為情感的註腳。作者安.艾珀成功地把焦點放在圖像上,讓讀者因此能不斷地反芻空間裡的流光、物品,思考在空蕩蕩的存在裡,到底有什麼東西在醞釀、發酵。

儘管每幅圖像裡都布滿擁擠的物品,因為沒有人,所以感覺每個房間都是空蕩蕩的。但藉由打開的門、散落的書、餐桌與廚房裡的玩具、玄關上的小鞋鞋,我們看見本來的實用空間裡,多了許多突兀的、屬於孩子的東西。孩子的聲音不只在詢問問題,還出現在房子裡的各種角落,尤其有奶奶(用品)出現的地方。所以即使沒有人,物品卻定義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而明明是「缺席」的主題,卻彷彿看見了最多的存在。靜置的物品,彰顯著持有人的生活和歲月,窗簾暗示著風時時吹進來的痕跡,陽台和植物也訴說著陽光的曾經留駐,還有廚房裡的散置在袋內與盤上的魚、櫃子上剛脫下來的絲巾和包包……暗示著曾經有人在這裡進行日常的生活。正因為物品是靜置的,空氣卻是流動的,沒有人的空間反倒成了最好的空白螢幕,允許我們藉由想像力,把無所不在的留白處,化成一頁頁連接成行的完美故事。

於是,我們可以想像,也許是一個還不懂死亡是什麼的孩子,發現奶奶不在家,所以每天起床,都會固定到奶奶可能出現的空間,尋找奶奶且頻頻發問:奶奶什麼時候回來?也或許是一個已經明白「失去」意義的孩子,自己在心中不斷地詢問,並藉由這樣的反覆探詢,一次一次,像海浪拍打著礁石,緩緩地緩解心中的悲傷。而讀者,透過反覆的吟誦問句,似乎也能感受到物品間空氣中流動的痕跡,像低低的絮語,訴說著不在場者的故事。

無需刻意追尋答案

失去是什麼?死亡是什麼?生命又是怎麼回事?作者安.艾珀並不想直接告訴我們。然而誰也沒有能力告訴誰,什麼才是生命的真相。但是透過實際的物件、確鑿的生活痕跡,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即使面對空蕩的空間,依舊感覺到時間強大的驅動力,是時時刻刻的光影轉變、是轉瞬即去的風的殘影,卻也是可能展翅高飛的鳥兒、隨季節歸返的燕子。生命的倏忽與短暫、生命的流動與充滿希望、生命的反芻與輪迴,透過這些「非人類」的暗示,似乎更顯得寬闊和多采多姿。

閱讀這本書,感覺很沉澱。沒有需要刻意追尋的答案,也不需分辨情緒的樣子。只要靜靜地待在那裡,待在留白處,生命自會解答一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