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學佛的受用,不在衣、食、榮華富貴,是讓我們能安心立命,了生脫死,認識自己本來面目,向自己的本心下功夫。
圖/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提供
文/星雲大師
地點:佛光山大專佛學夏令營
時間:一九七七年七月
(三)發心求證無師道
以啟無上甘露門
我們求法學道,是發心而來、有心而來,我們來求的是什麼道?「無師道」。「無師道」是我們本自具足的,不是技術、工藝,不是文學、數理,甚至不是知識的辯論,更不是思想的戲論,是必須自己求證和體驗的「道」。佛教有句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是要靠自己取證,取證後才能開啟甘露法門。
我們在學校裡求知識,為的是將來有一份職業。畢業後,為了衣食、名利、富貴勞碌奔波,這樣的生命意義是有限的。而學佛的受用,不在衣、食、榮華富貴,是讓我們能安心立命,了生脫死,認識自己本來面目,向自己的本心下功夫。
學佛的人常常手裡拿著念珠念佛,有的佛菩薩也拿著念珠,有人懷疑地問:「佛菩薩拿念珠念誰呢?」
「念自己。」
「佛菩薩為什麼要念自己?」
「求人不如求己。」
佛教不是叫人頂禮膜拜偶像而已,主要的是藉佛菩薩的慈容,把一個人原本具足的佛性開顯出來。
(四)成就甚深平等忍
增長如空大慧心
社會上常有人提倡人權平等、種族平等、男女平等。至於佛教所講的平等,和世人強調的平等不盡相同。佛教主張十法界的眾生都是平等,佛教從修行引發正義的平等,有更深的含意、更廣大的內容。我們學佛,就是要學習甚深的平等忍,以回向布施給一切法界眾生。
「增長如空大慧心」,世間上什麼最大?海洋最大?哪一座山最大?哪一個國家最大?哪一個星球最大?這些都不算最大,最大的是虛空。虛空何以為大?因為「空」。空是什麼?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是緣起、是自性。我們每一個人的自性充滿法界,等如虛空,每一個人的心,亙古今而不變,歷萬劫而常新,只可惜自己不知道,如同《法華經》說的「懷珠作丐」、「有寶為窮」。
近年來,世界各地都發生能源危機的問題,各種專長的科學家們上山、入海,設法探求能源寶藏。其實,真正的能源寶藏,不在山裡,也不在海裡,是在每一個人的心裡。學佛求法為的是開採內心的能源,每一個人應把自己本具的寶藏好好的開採出來。
二、學佛後應有的體證
教育家說學習須訂定目標,佛法則講「剋期取證」,意即訂一個期限,立志達到目標。比如有人發願打一個佛七、禪七,有的打兩個七,甚至七七四十九天內剋期取證。學佛以後,應有怎樣的體驗呢?
(一)常樂柔和忍辱法
安住慈悲喜捨中
學佛後,要能「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過去,有時侯我們好勇、好強、好鬥、無恆、無心、無志、任性、執著、自私,現在我們要發願把它改成為慈悲喜捨,肯回頭認錯,不與人爭強好勝,做事耐煩落實,立願以智慧堪忍對方的欺凌惱人,運用柔和忍辱的妙方,人生的境界就會更高。
平常我們把身心安住在什麼地方?沒有學佛以前,安住在書本求取功名上,其次安住在交朋友、談感情上,再等而下之,安住在吃喝玩樂上等。這許多安住都不究竟,也不長久,甚至往往會有危險,例如,富貴功名如浮雲,感情濃淡會變化,吃喝玩樂會樂極生悲,只有慈悲喜捨才是心靈最佳的安住地方。
(二)平常一樣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我們的生活如何處理?生活上有了佛法,情況會大大不同。平常歡喜吃珍饈美味,有了佛法,粗茶淡飯不覺得遜色;過去穿衣服講時尚、趕時髦,有了佛法,粗布衣服也會感到無上莊嚴。
日常生活中,學佛與不學佛的境界,有很大的不同,就像平常一樣的窗前明月,突然之間,看到窗外的寒梅含苞待放,那夜晚的寧靜,優美的感受,就不一樣了。
(三)竹密不妨流水過
山高豈礙白雲飛
山林裡,不管竹子如何緊密,還是擋不住潺潺而過的流水;再高的山,也不能障礙白雲飄動。這意思是說,世間法是不妨礙出世間的佛法。
有人誤以為研究佛法之後,世間一切都要放棄,其實,佛教並未要求每個人都出家,一樣許可男婚女嫁;吃葷、吃素也不會對學佛構成太大的問題;三藏十二部經典,甚至各家經論、宗派,不僅不會成為日常生活的束縛,更能幫助我們了解佛法,實踐受益。如同山不管怎麼高,白雲仍可以自在越過;竹筏如何緊密,法水一樣通暢流過;有了佛法,不會被任何知見的高山所阻擋;有了佛法,也不會被煩惱的竹筏綑縛。
(四)一色一香無非道
或語或默終是禪
得到佛法的受用以後,所看到的青青楊柳,就是如來清淨的法身;聽到的潺潺流水,就是諸佛說法的聲音,乃至山河大地,一切都有無限的妙用禪機,所謂「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鬱鬱黃花皆是妙諦」。那時候的心境就與常人不一樣了,或動或靜,皆能自由的運用,本性開顯,用慧眼觀照一切,清淨光明的世界就會展現眼前。
學佛前,或許心性怯弱,經不起委屈、挫折;或許個性剛強,好勇、好鬥;或許凡事放不開,喜歡計較、比較……學佛之後,明白自己本來具有清淨無染的佛性,都是「佛法富貴人」,就能心生歡喜而自尊自重;明白自他平等、物我一如,以及緣起性空的諸法實相,就能心懷悲憫而無我自在。
學佛前、學佛後,一樣讀書、工作,一樣吃飯、睡覺,但是,有了佛法,有了寶藏,從今以後,就是「但能識得娘生面,草木叢林盡放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