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要具有禪宗所說「大死一番」的氣魄,把我們的執著、迷妄與自私的人生完全斬除,呈現新的人生境界。圖為佛光山地藏殿。圖/人間社記者李明軒
文/星雲大師
有人說,學佛應「學玄奘之西行,效善財之南詢」,意思是,我們學佛求道,要效法唐代玄奘大師西行求法,及善財童子向南參學的精神。玄奘大師是中國歷史上揚名世界的留學僧,他橫過流沙、越過高山,不畏艱苦至印度求法的雄心壯志,令人敬佩。善財童子到南方參訪大善知識的典故,依《華嚴經》記載,善財童子為求真理到處遊學,共參訪五十三處,其求法問道的精神,是全世界青年學子的學習楷模。
禪宗的祖師有一句話描述參禪前後的心得:「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沒有參禪的時候,世界是世界,人我是人我;學道以後,世界不是世界,人我不是人我;直到真正有所得後,世界仍然是世界,人我仍然是人我。學佛前後的境界即是如此。
以下簡單說明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學佛,獲得佛法以後,又應該有什麼樣的體認。
一、學佛應該具備的態度與心情
(一)因求真理登淨域 為學佛法入寶山
《華嚴經》裡有兩句話「因求真理登淨域,為學佛法入寶山」,說明學佛求法的主要意義。真正學佛或到寺院參訪,普遍都具備莊嚴虔誠的心理,是帶著為求佛法、求真理的心情而來,而非遊山玩水,或到寺院吃吃素齋,更不是像一般信徒到廟裡拜拜,祈求平安而已。
一般人在學校裡,追求知識,研究學問,大體都是向心外追求現象界的事物,追求外在的客觀知識。相反的,學佛不是向心外追求,而是向心內探討心靈本性上的真理。雖然有良師益友可以作為入道的助緣,但是,想獲得心靈平安寂靜,則在於自己,不能假手他人。「道」,絕不是向他人求得的。
禪宗石頭希遷禪師,十二歲即跟隨六祖惠能大師出家修道,惠能大師圓寂後,石頭禪師奉了指示到大師兄青原行思禪師處求法,當石頭希遷見到行思禪師的時候,行思禪師問他:
「你從哪裡來?」
「我從曹溪來。」(意思是,我從師父那裡來。)
「你得什麼來?」
「未到曹溪也未失。」(這是說,沒有到曹溪的時候,我的佛性真如也沒有失去,我本來已有,還要得到什麼呢?)
「既然沒有失去,你何必到曹溪去呢?」
石頭希遷禪師被這麼一問,立即又答道:
「假如不到曹溪,我怎能知道沒有失去呢?」
每個人本來具備有佛性與清淨真心,不一定學佛才能得到,但是,如果不學佛,就不知道自己有無盡的寶藏。所以,參學應該抱著「因求真理登淨域,為學佛法入寶山」的精神,才是正確的態度。
(二)真金須是洪爐煉 白玉還他妙手磨
學佛要具有禪宗所說「大死一番」的氣魄,把我們的執著、迷妄與自私的人生完全斬除,呈現新的人生境界。
有句話說:「真金須是洪爐煉,白玉還他妙手磨。」真金,要經過大冶洪爐才能冶煉出來;上好的白玉,也要巧匠妙手雕琢才能成器。人人都具有黃金之質、白玉之材,但是,有優良的本質,如果不加琢磨、冶煉,也不會成功。
怎樣磨鍊呢?社會上提倡的方法是教育、愛護與鼓勵;但佛門的教育,不一定如一般人想像,有時候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著手。譬如禪宗提倡「棒喝教育」,有理給你三十棒,無理也給你三十棒;你說話打你,你不說也要打你;這樣也不對,那樣也不對;這樣的棒、打、喝、罵,並非禪師都是如此地凶狠霸道,沒有慈悲心。事實上,在佛教的教育裡,有時候,看起來很無情、很不合理的教育方式,往往會有很好的效果,用無情來度有情,用無理來度有理,看起來是無情、無理,其實是大慈悲、大智慧。因為你的「理」裡有執著,為了把你的執著去除,就得先用無理來對治。
例如,我從小在叢林裡長大,念經的時候,老師過來打了我一個耳光。
「怎麼打我?」
「你念這麼大聲做什麼?」
好吧,念小聲一點。老師聽到了,又給一個耳光。
「老師,這又為什麼?」
「怎麼聽不到你的聲音?」
老師打你,並不是有聲音沒有聲音,他就是要打你。打你的意思,在聲音以外。
有時候,眼睛向外瞟了一下,老師又賞來一個耳光,還要罵你:
「你看什麼?哪一樣東西是你的?」
想一想,確實沒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不看就是了。於是,訓練自己「眼觀鼻,鼻觀心」,甚至走路的時候都不向外看。老師發現了,又一個耳光打來,並且罵道:「睜開眼睛,照顧腳下。」
對於這種無理、無情的教育,到最後習慣了,只要老師一走到身邊,就站起身來說:「老師,你要打就打,我再也不問為什麼了。」
像這樣的訓練,使一個人在無理之前都能服從,那麼在真理之前,又怎能不低頭呢?
在無情無理的叢林裡,你說:「我頭痛、肚子痛要請假休息一下。」這是不准的。老師會嚴厲的喝斥:「沒有出息,一點小小毛病就不能忍耐!」
「振作起來,學佛的人生死都不怕了,還怕頭痛?」
從表面看起來,老師是毫不顧念我們的痛苦與生死,事實上,他是大慈悲,是在琢磨我們、啟迪我們。
所以,到佛門求法,就得抱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決心才行。
日本歷史上有名的「劍聖」宮本武藏,就是被澤庵和尚訓練出來的。他原本是一位冥頑不化的遊民,警察也無法對治。當時,澤庵和尚把他吊在樹上,大熱天被太陽晒,下雨時讓雨淋。宮本武藏在樹上大罵:「壞和尚!惡和尚!」儘管罵得再大聲,澤庵和尚還是安閒自在,後來還把他關起來。宮本武藏暴跳如雷,捶打牆壁,時間久了,沒有力氣打,也沒有氣力罵,凶殘暴戾之性也就沒有了,成為一個脫胎換骨的人,這就是澤庵和尚成功的教育。
佛光山的「大佛法語」有四句話:
千錘百鍊出深山,
烈火焚燒莫等閒;
粉身碎骨都無怨,
留得清白在人間。
這四句話指的是「石灰」。石灰經過錘打、挖掘,從礦裡開採出來,在窯裡又經過高溫、強烈的火焰焚燒,如同粉身碎骨般的冶煉,終於留得清白在人間,為人們所用。這種經過千錘百鍊,然後可以派上用場的教育,是值得記取的。(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