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佛教與生活─特殊的教育法 4-3

文/星雲大師 |2024.09.26
483觀看次
字級
圖/Pexels

文/星雲大師

人除了被比喻成「丘井」、「枯井」之外,也有比喻成「空聚落」。身體好比房子,我們就是這房子的主人翁。有時候,主人翁不住在房子裡,或是主人翁雖然住在裡面,卻沒有權利管轄這間房子,那麼,是誰住這間房子呢?六個強盜。

哪六個?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以及一顆愛分別的心。我們不是終日被眼、耳、鼻、舌、身、意這六個強盜攪亂得不得安寧嗎?聽到人家隨便諷刺一句話,火冒三丈;眼睛看到不滿意的,憤憤不平;吃到不好吃的東西,把盤子摜到地上,生氣跳腳;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好比六個強盜土匪住在房子裡,天天搗蛋、作怪,危害我們。我們要喚醒沉睡的主人翁,叫他做自己的主人,管理六根這些土匪。

這樣子的比喻,多切實啊!佛經裡有很多深奧的義理,都是用因緣、譬喻來講,這種方式可以說是三根普被。例如,經典中有一本流通最廣的《百喻經》,即是以活潑的譬喻傳達深奧的佛法,而非以艱深的理論來闡釋佛法,所以能廣受大眾喜愛。這種以事明理的圓融教育,在佛經裡實在是一個特殊的教育法。

三、以古證今的啟發教育

佛法重視根據,在佛陀的十二分教裡,本事、本生、因緣等,大部分都是佛陀用過去的事情,來啟發時人的心靈。說慈悲,就說過去生中,佛陀是如何行慈悲;說精進,就說過去生中,佛陀怎麼樣精進;說持戒,就說佛陀過去如何持戒,所以才得以成佛。佛陀都以過去的修行,證明現在應該怎麼做,才會有怎樣的果報;這也是佛教常說的「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金剛經》說:「過去燃燈佛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這說明成佛是有憑有據,是因緣果報的累積,不是僥倖得來,這就是以古證今。

佛陀曾以一個故事開示弟子,他是如何精進修道的——

「久遠劫以前,我還是鸚鵡身的時候,有一天,附近的山林失火了,我很著急,因為山林裡的動物、昆蟲很多,我要把火熄滅才能救牠們,於是拚命啣水想滅火。有人取笑我:『這麼自不量力,一隻小小的鸚鵡,杯水車薪,鳥嘴裡啣的那一點水,怎麼能把大火撲滅呢?』但是,我不被那許多人動搖我的信心、願力,我認為只要心中有堅持,能精進,一定可以達成滅火的心願。」

佛陀用過去精進的事例證明,讓當機眾及後來的弟子們警醒:要成佛道,當如是精進。

說到慈悲,佛陀也對弟子們說了一個故事:「我過去生中是一隻美麗的九色鹿。有一天,這個國家的皇后夢到九色鹿,渴望得到牠的皮。國王貼出告示,如果有人活捉九色鹿,就有重賞。這個告示勾起了一個獵人的貪念。由於多年前,他曾經溺水被九色鹿救起,獵人很感謝,不知怎麼表示才好,九色鹿告訴他:『只要你答應我,不將我的藏處告訴任何人,就是最好的回報了。』多少年來相安無事,獵人幾乎都遺忘了。

如今在重賞誘惑下,獵人竟忘恩負義去揭了榜,洩露九色鹿的藏處。國王立刻派人入山,把九色鹿捕捉回來,九色鹿在國王面前,毫無懼色的直斥溺水獵人見利忘義的醜行,國王受到感動,向九色鹿懺悔地說:『九色鹿,你是鹿中之人,我們卻是人中之鹿啊!』」

佛陀常常用這些無量劫前的事情,來啟發大家的仁義心、慈悲心。

降伏自心 戰勝自己

對於如何降伏內心的煩惱魔,佛陀也說了這樣一個故事:「過去,有一位鋤頭賢人,他原本是個農夫,一天到晚拿鋤頭鋤草種菜,後來發心出家。出家後,覺得很不習慣,便還俗回去種田。種田實在辛苦,想想,還是出家沒煩惱,又出家去。出家以後,每天早晚都要誦經,又不適應,為了不辱佛門清淨勤樸的形象,決定還俗去。

這麼幾次的出家、還俗,還俗、出家,總是不能持久。有一次,已出家很久,本來不想再還俗,忽然看到一把從前用過的鋤頭,心念一動,又想起從前農夫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多麼逍遙!忍不住就荷著鋤頭,一路走,一路想,不知不覺來到了江邊,望著滔滔的江水,終於下定決心:『都是這把鋤頭,害得我在佛道裡進進出出,來來去去,唉!今天決定不再還俗了!』他毅然把鋤頭丟進江裡,眼見鋤頭迅速的沉沒,所有的掙扎疑悔隨之消失,真好!他想自己以後再也不必掙扎了。

這個時候,正好有一位國王作戰勝利,率領一大批將臣班師回朝,一行人浩浩蕩蕩乘船而下,鋤頭賢人忍不住大喊:『你們作戰勝利了嗎?你們能打倒別人,卻不能勝過自己。我,鋤頭賢人,今天終於戰勝我自己,我丟掉了鋤頭,放下我的執著,戰勝我心裡的煩惱,我才是真正的勝利啊!』」

世間上,最可怕的敵人,不在外面,而是我們自己內心的汙染,我們修行,就是和自己的煩惱作戰,能戰勝五欲六塵的人,才是自我戰場上的真正勝利者!「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首七佛通偈,人人耳熟能詳,從過去諸佛以來,至今仍然廣受傳頌。

我在佛光山,看到沙彌學園的小沙彌們初初學道,常常為一、二句話爭論:

甲沙彌對乙沙彌說:「這話是你說的……」

乙沙彌指著丙沙彌辯解:「不,是他說的……」

丙沙彌一生氣:「胡說!我沒有說。」

我告訴他們,以後不可以說:「你說」、「我說」、「他說」,要說佛陀說什麼,菩薩說什麼,師父說什麼……應該依聖言量作為自己的說法。

1982年,韓國三大古寺中,代表佛寶的通度寺,經過楊白衣教授的介紹,和佛光山結成兄弟寺。當時,佛光山才十六年,通度寺則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一千三百多年的老前輩,是有歷史,有佛教傳統;佛光山雖然只有十六年,卻是以佛法為根本,遵守佛教的傳統來現代化,用現代化來開展我們的佛教。佛光山和通度寺結成兄弟寺,是一個很好的「以古證今」的證明。(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