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隨堂開示錄─佛教與生活 特殊的教育法 4-2

文/星雲大師 |2024.09.25
504觀看次
字級
圖/Pexels

文/星雲大師

二、以事明理的圓融教育

有的人講經,只有講理沒有講事,顯得抽象玄妙,不容易懂;有的人只講事不說理,又不能深入,無法使人心領神會。最好事以理顯,理要事明,也就是事理要圓融。講話、寫文章也是如此。

《華嚴經》有「經王」之稱,闡述四種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有時候,道理須要從事上來說明;有時候,須要從理上去解釋。

有一座寺院,客堂裡掛著一副對聯:「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第一句「須彌藏芥子」,是說須彌山很大,處處可以藏一粒芥菜子;第二句「芥子納須彌」,一粒小小的芥菜子,怎能把須彌山放到裡面去呢?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讀過萬卷以上的書,故人稱「李萬卷」。有一天,他在智常禪師的道場看到這副對聯,對禪師說:「你們出家人文學太差了,這樣不通的句子,也敢把它掛在牆上?」

智常禪師說:「怎麼不通呢?第一句可以從事上去解釋,第二句要從理上去推想。」

李渤仍然不能理解,智常禪師說:「儒家也有兩句話:『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你知道嗎?」

「當然知道啊!」

「那麼,請你告訴我,你『讀書破萬卷』,萬卷書讀到哪裡去了?」

李渤指著自己的頭說:「萬卷書都到這裡來了!」

禪師拿了本書說:「既然萬卷的書都可以讀到頭腦裡,我這一本書,也請你放到頭腦裡去吧!」

讀書人一怔:「這是什麼話?我是把萬卷書的道理讀進腦子裡,這一本書是東西,怎麼能放到腦裡呢?」

智常禪師一聽,笑了:「萬卷的書可以讀到腦子裡,那是理;芥子納須彌,那也是理啊!」

有的東西可以從事上解釋,有的東西要從理上去體會。佛教重視「以事明理」的圓融教育,像《法華經》、《華嚴經》、《大寶積經》的內容,都像在說故事一樣,道理就在此。

真如佛性 自覺自悟

有人說佛法很深、很難懂,其實佛經很淺,都在講故事,只是故事的道理很深,不容易懂。像《法華經》的「窮子喻」,說明窮子有無量的功德法財,自己卻不知道:窮子原是長者之子,年幼時,流離失所,不知自己的出身,後來,輾轉流浪到長者的家,看見府第豪貴,心生大恐懼,逃離而去。於是長者便設了種種方法,收他為子,慢慢的讓他覺知本來就有的功德財富。

這是譬喻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無價寶藏——真如佛性,自己卻不知道,任它流落在塵世間,貪好五欲六塵的蠅頭小利,以討那一點東西維生,不曉得善用本性寶藏。

另一個「衣裡明珠」的譬喻也一樣:有人到親友家,因醉酒倒臥不醒。親友有事必須遠行,臨走時,就把一顆夜明珠密縫在他的衣服裡,希望這衣服跟隨他,將來沒錢時,把這顆明珠變賣,也能一生無憂。可是,這個窮子毫不知情,為了求得衣食溫飽,依舊乞討為生,備受艱苦,直到親友告訴他贈珠的事情,生活才改善。

眾生本性真如之光本自具足,卻不曉得用它,以致流轉三塗六道,飽受種種業報苦刑。

佛經說:眾生雖然千差萬別,但真如自性都是平等。不懂這個道理的人,會懷疑:張三、李四、老人、小孩、聖賢愚痴……明明有差別,怎麼會平等?

舉一例子譬喻,一群牛當中,有黃牛、黑牛、白牛、花牛等顏色不同。黃牛擠出來的奶是白的,黑牛擠出來的奶也是白色,白牛擠出來的奶還是白色,花牛擠出來的奶也是一樣;牛雖有不同顏色,但擠出來的牛奶同樣是白色。同理可知,眾生雖有不同,但佛性是相同的。

佛陀所說的三藏十二部教法裡,本事、本生、因緣、譬喻等,都是以事明理,可見事理兼融在弘法上的重要性。

無常業風 隨時逼迫

有一個出外旅行的人,經過一處曠野,忽然身後竄出醉象,一路追趕他。為了逃命,旅人想找個地方躲起來,曠野中沒有地方可以藏身,慌亂中一看,啊!有一口枯井,趕緊跳到井裡。

一看,嚇!井底有四條毒蛇緩緩蠕動著,怎麼辦?還好,井裡頭有一條老藤垂下,旅人吊住這條藤,攀懸在半空中,只要腳不著地,毒蛇就咬不到他了。他心裡想:「不管是上面的醉象,還是下面的毒蛇,現在都奈何不了我了吧!」

正在得意之際,一看,不得了!井上面有兩隻老鼠,一隻黑,一隻白,正吱吱嘎嘎地咬囓這條藤。萬一藤斷了,掉下去,不是被毒蛇咬死了嗎?正在緊張恐懼的時候,井口飛來一群小蜜蜂,嗡嗡嗡地盤旋著,掉下來五滴蜜,旅人舔了這五滴蜜,「喔!好甜哪!」一時之間忘記了危險。

這個旅人不是別人,正是我們大家。

行走在曠野上,好比走在人生的旅途上;醉象追趕,比喻無常的風在逼迫我們;趕快躲到井裡,那口井是什麼?就是生死的深淵;深淵裡四條毒蛇,指的是人體由「地、水、火、風」和合而成的四大。地大,指堅硬的骨頭、頭髮;水大,指痰、便、溺等;火大,是體溫;風大,是呼吸。只要一大不來,人就不能生存。四大的毒蛇要來吸咬我們,分食我們,還好有一條生命的藤,這藤是我們的生命線,要好好把握它,不可以放棄,它是我們生命的依據,這條生命線本來是給我們依靠的,卻來了黑、白兩隻老鼠要咬斷它。

黑白老鼠是什麼?比喻黑夜和白晝,晝夜循環就像黑白老鼠正把我們的藤咬斷,在此生死關頭,應該很著急;一群蜜蜂滴下了五滴蜜,這五滴蜜是什麼?就是世間的五欲「財、色、名、食、睡」,大家享受財、色、名、食、睡,感覺很好,便忘記了生死熾燃的可怕!

據說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讀到這段「丘井空聚落」的譬喻時,非常震撼,後來托爾斯泰趨向宗教,受這一段「丘井」的譬喻影響很大。(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