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李蕭錕
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內,有一塊大石刻有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書寫的「道無古今 悟在當下」,提醒眾人把握修道當下。 圖/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提供
文/星雲大師
中國電視公司《九十分鐘》節目製作小組,曾經訪問我:「現代型態的佛光山,對古老的佛教是怎麼樣遵守的呢?」
一般人到了佛光山,從不二門到朝山會舘、大雄寶殿、大佛城……這些區域是開放的,一般信徒看到車水馬龍、熙來攘往的遊客這麼多,這麼熱鬧,佛光山怎麼修行呢?
出世入世 古今融和
其實,前面提到的那些地方是對外開放的,不是佛光山住眾的修道區;佛光山住眾的修道區是有結界的,是謝絕參觀、遊客止步的。佛光山的人,每天早課、早飯、打掃、進入課堂上課;十點鐘後,典座、行堂、吃飯、跑香、經行;下午一點半,又進課堂聽經聞法;三點半後出坡作務;晚上七點到九點,再做一些自修的功課,然後做晚課;十點鐘開大靜,每個人要在床上打坐,然後才可以睡覺。平常不准出院門一步,生活區域有嚴格結界。
佛光山的住眾,有的人修「不倒單」,結跏趺坐,或念佛,或參禪,或看話頭,盤踞終日,不分晝夜;有的一天只吃一餐;有的連續多少年閉關;甚至有人修行「般舟三昧」,即以九十日為一期,常行無休息,除用食之外,均須經行,不得休息,步步聲聲,念念唯在阿彌陀佛。
不知道這樣的生活,是現代呢?還是古代?我們希望用古老的方法磨鍊自己的意志,堅強自己的願心;希望以現代化的設備和方法,具足更多的力量來弘揚佛法,普度眾生。一般人卻把佛光山曲解為世俗的商業,實在令人痛心!
有人說:「佛光山很有錢!你看,地下鋪著地毯,還有冷氣設備!」其實,這是為來佛光山參訪的人準備的,因為並不是所有來到佛門的人,都能習慣硬板床或榻榻米。至於出家僧眾,仍然遵守古制,睡的是木板床,也沒有冷氣設備。
更有人說:「你們出家人用電話啊!」「這些出家人還坐汽車呢!」出家人不用電話、不坐汽車,才算是修行人嗎?現在已經是資訊時代,那樣落伍,豈不是要貽笑於國際,恥笑於大眾,讓人嘲笑我們國家太窮了嗎?
佛光山開山的精神,是要古今融和,所謂「以出世的精神,辦入世的事業」,出家人自己雖出世,但是弘法要入世,不然如何度眾?眾生是菩薩的道場,離棄眾生,佛道也遠了。
四、以智入道的幽默教育
幽默,是現代人美滿生活的泉源,是你我人際關係的潤滑劑;人間須要有幽默,有幽默才有風趣,有幽默才有智慧。幽默不是諷刺,它是智慧的言談,一句幽默的話語,蘊涵著無限的深意和啟發;幽默不是嘲笑,它是自我的調侃,一個幽默的動作,傳達了無限的溫馨與關懷。
佛陀也好,禪師也好,都很重視幽默。怎樣才算幽默的教育、才能入道呢?有一次,佛學講座時,有位老太太在觀眾席聽講,突然發現:「哎喲!菩薩會動啊!」原來,他把台上端坐的法師看成菩薩。講演結束後,他趕緊上台要拜菩薩,一看,菩薩沒有了!我把這件事情告訴在台上打坐的出家眾,這些「會動的菩薩們」聽了哈哈大笑。我告訴他們:「不要笑,明天可不能再動了!」
這樣子哈哈一笑,不是也能入道嗎?
什麼叫做「幽默」?《讀者文摘》上曾記載一件事──
有一個信徒的父親往生了,找出家人去念經:
「幫我父親誦一部經多少錢啊?」
「一卷經一千元。」
「師父,可以打個折扣嗎?八折好不好?」
「好吧,就八折。」
這一卷經念完後,和尚祈禱了:
「佛祖啊!你把這個人帶到東方世界去。」
東方世界?不對呀!這個兒子一聽,趕緊告訴師父:「師父!師父!不行啊!我爸爸是要往生西方世界,你怎麼叫他去東方世界呢?」
這個和尚說:「到西方是一千元,你要打八折,八百元只能到東方。」
這個兒子沒有辦法,就說:「好吧!好吧!不打折,一千就一千,我再加兩百元,你帶我爸爸到西方去。」
這個和尚就重新祈禱:「慈悲偉大的佛陀……請你帶這位信徒的父親到西方去吧!」
這時,棺材裡的父親突然大聲喝斥:
「你這個不孝的兒子,為了省兩百元,叫我一下子到東方,一下子到西方,這麼來來去去,把我累壞了!」
這件事說明什麼?說明功德、佛事是不該打折扣的,有多少就是多少,它是內心誠懇虔敬的功德。所以幽默的話語,大家聽了哈哈一笑,就會心明白了。
禪悟當下 直指人心
唐朝有名的牛頭法融禪師,落髮不久,便入石室內打坐觀心,見人來,既不合掌,也不起迎。有一天,四祖道信知道因緣成熟了,來到石室度化他,見他一副泰然自在的樣子,好像世間一切都與他無干,道信禪師問:
「你在這裡做什麼?」
「我在這裡打坐觀心。」
「那麼,我問你:『什麼是佛?什麼是心?』」
牛頭法融禪師答不上來,立刻起身頂禮,拜四祖為師,請四祖入禪房休息,經過迴廊時,突然竄出兩隻大老虎,四祖立刻舉起雙手,站在原地不動,牛頭法融禪師見狀,哈哈大笑:
「原來你還有這個在啊!」
四祖道信禪師默然不語。等到進了禪房後,道信禪師用毛筆在椅子上寫了一個大大的「佛」字,請牛頭法融入坐,法融禪師嚇了一跳,不敢坐,道信禪師就笑他說:「原來你還有這個在啊!」
幽默不是令人難堪的「直指人心」,幽默是一顆充滿悟性、靈巧、活潑與睿智的禪心。幽默能化解尷尬,帶來愉悅;圓瑛大師的「不用打了,我自己會走」,何等灑脫自在!這些都說明了什麼?「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日常生活中的行住坐臥,觸目遇緣,都可以是佛的妙用,也可以是以智入道的幽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