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Pexels
文/星雲大師
佛教的教育方法靈活巧妙,有教無類,並且講求「應機說法」,即針對不同根機,給予不同的教育方式。在此介紹跟平常教育不一樣的「特殊的教育法」。以下分四點做說明:
一、以毒攻毒的權巧教育
有時候,用以毒攻毒的方式治療壞毛病,反而痊癒得快,如同高明的醫生,砒霜、毒藥,都能用來治病。佛教有一首偈語說:「正人行邪法,邪法也成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也成邪。」一個聖者或正人君子,無論什麼法,什麼古德名言,甚至風花雪月,信手拈來皆成妙諦;如果是邪人,心念不正,就是聖賢的啟示都可能被扭曲失當,造成錯謬。
佛陀弟子當中,周利槃陀伽的資質最愚鈍,他連一首偈子的上下句都背不牢。有一次,因為不會誦經,被師兄責罵一頓,自己覺得慚愧難過,而躲在牆邊哭泣。佛陀知道了,問他為什麼哭,周利槃陀伽說:
「我太笨了,不會誦經。」
「你會做什麼工作?」佛陀問。
「掃地。」周利槃陀伽誠實的回答。
佛陀見他老實木訥,就用特殊的教育法告訴他說:
「你既會掃地,從今天起,你不要念佛號,也不要誦經文,每天就念『掃帚、掃帚』好了。」
從此以後,周利槃陀伽天天念誦「掃帚、掃帚」。久而久之,他想到:「外面的塵埃骯髒,可以用掃帚去掃;心上的煩惱無明,應該用什麼來掃呢?」因為他想到心裡的煩惱垢穢要去除,心內的般若就慢慢地光明起來了。
愚拙的人,佛陀以教念「掃帚」的方式,也能使他開悟成道,這就是佛陀權巧方便的教育。
慈悲攝受 令入佛智
佛世時,鬼子母是一個凶惡殘暴的羅剎女,專門偷吃人家的小孩,以滿足口腹之欲。佛陀為了教化他,等他不在的時候,悄悄地把他的孩子抱走。鬼子母失去心愛的孩子,呼天搶地的四處尋覓,請求佛陀幫忙。佛陀告訴他:
「鬼子母,你有五百個孩子,失去一個,就這麼痛苦,何況別人?你愛你的孩子,天下的父母也都愛他們的孩子啊!」
鬼子母受了佛陀的感化,從此不再偷別人的孩子,並且皈依佛陀,成為佛門弟子。
為了彰顯正法,讓愚痴的人也能親近受用佛法,有時候不得不運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度化,像佛陀這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就是一種「以毒攻毒」的權巧教育。
智舜禪師打坐時,有一隻中箭負傷的野雞逃竄到他的袈裟下躲藏,智舜禪師不動聲色。不久,獵人氣喘咻咻地跑來,說:「我的野雞剛才逃到你這裡,請你還給我。」
智舜禪師勸他:「上天有好生之德,你饒過牠吧。」
獵人不肯:「和尚,你可真慈悲,這隻野雞夠我做一盤菜,享受一頓豐盛的晚餐呢!」
過去在山崖水邊行腳的雲水僧,身邊常帶著錫杖、戒刀,作為護衛之用。智舜禪師看這個獵人難以理喻,順手取出隨身攜帶的戒刀,把耳朵割了下來,對他說:「我這個耳朵送給你,可以回去做一盤菜,當晚餐了吧!」
血光映現中,獵人大驚失色,立刻知道自己的殘暴。
唐朝玄奘大師到尉遲恭府上拜訪,很欣賞尉遲恭的侄子,年輕有為,假如出家,一定可以成為一代大師。他問這個年輕人:「跟我出家,好嗎?」
年輕人聽了哈哈大笑:「簡直笑話,我怎麼會跟你去出家?」
玄奘大師在當時很受大唐皇帝的尊敬,尉遲恭也很崇仰他。玄奘大師便直截了當地對年輕人說:「你的根器這麼好,今天要定你做我的徒弟,你非得跟我出家不可。」
這個年輕人說:「好!只要你依我三個條件,我就出家。」
玄奘大師說:「有條件,那好辦,你說,哪三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我是個讀書人,無論走到哪裡,要有一輛車子裝滿我的書跟隨我。」
玄奘大師一聽:「我喜歡讀書人,沒問題,這個條件可以答應你。」
「第二個條件,」尉遲公子繼續說:「我喜歡喝酒,無論到哪裡,要有一輛車子裝滿美酒隨我走。」
玄奘大師這一聽,為難了:佛教的五戒之一就是不飲酒,度你出家,還要特地為你裝滿一車子的酒,供你隨時享用。這在我們聽來,未免太不合理了!但是,玄奘大師為了愛惜人才,仍慨然應允:
「好!第二個條件也答應你,第三個條件是什麼?」
尉遲公子說:「我這麼年輕,最歡喜的就是美麗的姑娘,第三輛車子,要載著千嬌百媚的女子,我到哪裡,就跟我到哪裡。」
偉大的玄奘大師,懂得微妙的權巧方便教育,他說:
「好!統統都承認你。」
這個年輕人最初不懂佛法,美酒、佳人,統統都要;懂了佛法以後,他什麼都不要了。
尉遲公子,就是後來繼承唯識宗的慈恩窺基大師,人稱「三車大師」。這便是他和玄奘大師之間的一段得度因緣。
妙高頂上 不容言傳
過去的大德們,因為有這種權巧的教育,無論什麼樣的人才,都能接引到正道上。
禪宗有一則「婆子燒庵」的公案,也說明了「以毒攻毒」的權巧教育——
有一位虔誠的老婆婆,把房子讓給一位參禪的法師,並且每日供養飲食。這位禪師一修就是二十年,老婆婆想考驗他二十年來的修行功夫,就吩咐年輕美貌的女兒:「你送飯過去,趁他不注意的時候,上前把他抱住,叫他跟你說話,他說什麼話,你回來告訴我。」女兒照做了,回來告訴老婆婆:「母親,我到了那裡,抱住禪師,叫他說話,他說了兩句話:『枯木倚寒巖,三冬無暖氣。』」
上一句的意思是說:禪師像枯的木頭長在山邊,沒有生機,沒有感覺,表示不動心;下一句「三冬無暖氣」,是說幾個冬天過去了,沒有再動一點妄心。
照理講,修行到了這種功夫,也是很不錯。然而老婆婆一聽,很傷心失望,立刻放了一把火將房子燒毀,還責罵禪師:「我二十年白白供養一個自了漢!現在不供養你了,你請吧!」
禪師被趕走以後,覺得很慚愧,在外鄉雲遊一番,又回來了,還是請老婆婆方便成就,給他一個地方繼續參禪。又參了三年。
老婆婆教女兒再去試驗他。
這一次,年輕貌美的小姐抱住禪師的時候,禪師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千萬不要給老婆婆知道啊!」
小姐聽了這話回來,照實告訴老婆婆,老婆婆一聽,歡喜得不得了,他說:
「好啊!好啊!我終於供養了一個真正開悟的大禪師了。」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能給別人知,這是什麼意思?這是悟的境界,因為本心裡的世界只有直下承擔,生命裡的蛻化只有個人知道;千言萬語說給人聽,沒有人懂得,沒有人知道啊!
禪師已不是當年那種「枯木倚寒巖,三冬無暖氣」的自了漢,現在是真正覺悟、直下承擔的人了。自己雖然無所不知,別人不了解也無妨。因為悟的境界是內證,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禪師第一次被老婆婆燒庵逐出,是因為他鋒芒太露,不知內斂,雖參得禪的貌,卻沒有禪的髓;第二次面對考驗時,禪師已經融和了「妙高頂上,不容言傳」的義諦,老婆婆派人套話,他就無一句話。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