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以下幼兒小心 勤洗手防腸病毒 陳玲芳 |2023.04.07 語音朗讀 176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兒科醫師提醒,腸病毒重症風險群為小於五歲之幼兒,由於病毒無法使用「酒精」殺死,因此在生活中落實「溼、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非常重要。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腸病毒」雖是兒童常見疾病,但仍有許多民眾對於腸病毒症狀有所誤解,以為腸病毒的症狀就是拉肚子和嘔吐,甚至最近風行的ChatGPT也會「答錯」,把「腹瀉」列為腸病毒的常見症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柯申指出,腸病毒重症風險群為小於五歲之幼兒,又由於新冠病毒流行,造成這幾年出生的孩子「免疫負債」、恐怕缺乏群體免疫力,今年腸病毒將會是家長們與兒科醫師,需要共同努力防範的威脅。柯申解釋,其實兒童腸病毒的症狀,隨著型別不同而改變,常見的是發燒、喉嚨痛、紅疹;就醫時,醫師有機會在檢查時發現咽喉水泡或潰瘍,而診斷腸病毒典型的「疱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症」。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最近在社區現蹤的腸病毒D68型,症狀以發燒、流鼻水、咳嗽為主,與典型症狀不同,所以不能因為無典型水泡或紅疹,就掉以輕心。兒科醫師提醒,腸病毒重症風險群為小於五歲之幼兒,由於病毒無法使用「酒精」殺死,因此在生活中落實「溼、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非常重要。圖/南投縣衛生局提供他提醒家長,務必注意後續有無出現重症徵兆,包括嗜睡、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表現像是受驚時的手腳同時肌肉收縮,易發生在兒童將睡未睡之際與熟睡時)、手腳無力、未發燒時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若家中幼童出現疑似腸病毒症狀,建議讓兒科醫師評估,尤其是重症徵兆須儘速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時間,以免嚴重後遺症如肢體癱瘓、腦炎,甚至心肺衰竭死亡。柯申提醒,腸病毒傳染力強,且無法使用「酒精」殺死,因此在生活中落實「溼、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非常重要;尤其是出入幼兒園、托嬰中心、親子館等場所、返家後與進食前等時機,都要正確洗手,以免傳播病毒。兒科醫師提醒,腸病毒重症風險群為小於五歲之幼兒,由於病毒無法使用「酒精」殺死,因此在生活中落實「溼、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非常重要。圖/123RF 前一篇文章 對抗多種實體癌 細胞治療大突破 下一篇文章 分享「家嚐」食譜 營養師幫CHECK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貓咪成長的魅力2025.11.1802【島嶼拼圖】啜飲時光佳釀:探訪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2025.11.1803【歲時.節氣】小雪──霜風一夜落寒林2025.11.2004北島佛光山三皈五戒 點亮自性開啟智慧2025.11.2005新營講堂慢活閱讀 佛光家庭享受走讀趣2025.11.2006【分享時刻】荷花與火車2025.11.2007COP30首份草案 重啟化石燃料戰場2025.11.2008【愛的關鍵字】 老壯世代的共居挑戰2025.11.2009佛大蔬食系 國際廚藝賽獲銀、銅牌2025.11.2010世界兒童人權日 照亮孩童未來 2025.11.2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暖身加收操 避免天冷運動傷害小雪時節避風防寒 黑色食物溫補養腎5天然護胃食材 緩解胃脹、胃痛壓力大蕁麻疹易上身 改善飲食作息防發作少糖多運動 穩定睪固酮改善疲態多吃蔬食少糖少油炸 營養均衡啟動代謝力 作者其他文章邱文達:全民健康運動 從個人生活習慣開啟小雪時節避風防寒 黑色食物溫補養腎少糖多運動 穩定睪固酮改善疲態守護偏鄉 台東早產兒日點燈寒士吃飽30 楊婷婭籲助弱勢罕病病友創作 綻放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