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以下幼兒小心 勤洗手防腸病毒

陳玲芳 |2023.04.07
1761觀看次
字級
兒科醫師提醒,腸病毒重症風險群為小於五歲之幼兒,由於病毒無法使用「酒精」殺死,因此在生活中落實「溼、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非常重要。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腸病毒」雖是兒童常見疾病,但仍有許多民眾對於腸病毒症狀有所誤解,以為腸病毒的症狀就是拉肚子和嘔吐,甚至最近風行的ChatGPT也會「答錯」,把「腹瀉」列為腸病毒的常見症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柯申指出,腸病毒重症風險群為小於五歲之幼兒,又由於新冠病毒流行,造成這幾年出生的孩子「免疫負債」、恐怕缺乏群體免疫力,今年腸病毒將會是家長們與兒科醫師,需要共同努力防範的威脅。

柯申解釋,其實兒童腸病毒的症狀,隨著型別不同而改變,常見的是發燒、喉嚨痛、紅疹;就醫時,醫師有機會在檢查時發現咽喉水泡或潰瘍,而診斷腸病毒典型的「疱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症」。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最近在社區現蹤的腸病毒D68型,症狀以發燒、流鼻水、咳嗽為主,與典型症狀不同,所以不能因為無典型水泡或紅疹,就掉以輕心。

兒科醫師提醒,腸病毒重症風險群為小於五歲之幼兒,由於病毒無法使用「酒精」殺死,因此在生活中落實「溼、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非常重要。圖/南投縣衛生局提供

他提醒家長,務必注意後續有無出現重症徵兆,包括嗜睡、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表現像是受驚時的手腳同時肌肉收縮,易發生在兒童將睡未睡之際與熟睡時)、手腳無力、未發燒時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若家中幼童出現疑似腸病毒症狀,建議讓兒科醫師評估,尤其是重症徵兆須儘速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時間,以免嚴重後遺症如肢體癱瘓、腦炎,甚至心肺衰竭死亡。

柯申提醒,腸病毒傳染力強,且無法使用「酒精」殺死,因此在生活中落實「溼、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非常重要;尤其是出入幼兒園、托嬰中心、親子館等場所、返家後與進食前等時機,都要正確洗手,以免傳播病毒。

兒科醫師提醒,腸病毒重症風險群為小於五歲之幼兒,由於病毒無法使用「酒精」殺死,因此在生活中落實「溼、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非常重要。圖/123RF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