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是常見的皮膚病,不少人長期飽受困擾,醫師建議可多吃檸檬、高麗菜、青椒、蓮霧。圖/123RF
【本報台北訊】「全身紅疹、劇癢難耐,一夜難眠」,這是許多慢性蕁麻疹患者的日常。蕁麻疹是常見的皮膚病之一,不少人長期飽受其困擾。當皮膚反覆出現搔癢與紅疹、持續超過6周以上,即屬於慢性蕁麻疹。這種疾病不僅讓人難好好睡覺,也影響工作與生活品質。
中醫師林欣儀表示,蕁麻疹的誘發原因相當多樣,包含氣候變化、運動後流汗、特定食物、藥物或心理壓力等。但約有6成的慢性蕁麻疹屬於「自發性」,找不到明確誘因。西醫治療以抗組織胺為主,多數患者服藥後可暫時止癢,一旦停藥便容易復發,不少患者憂心「是否得終生服藥?」也有部分患者轉而尋求中醫協助。
可多吃高麗菜、青椒、檸檬
在中醫理論中,蕁麻疹症狀來得快、去得快、發無定處且伴隨強烈癢感,與「風邪」的特性相符。林欣儀表示,「風為百病之首」,常與其他外邪(如風寒、風熱、風溼熱)合而為病。當體內氣血運行失衡、營衛不和時,便容易生風起疹,形成不同證型的蕁麻疹。飲食方面,醫師一般建議蕁麻疹病人可多吃高麗菜、青椒、檸檬、蓮霧。
林欣儀表示,情緒壓力與蕁麻疹的關係也不容忽視。當壓力過大、情緒長期鬱結時,肝氣受阻、氣血運行不暢,容易化熱生風,引發或加重蕁麻疹。長期晚睡、飲食油膩等生活習慣,更會讓體內熱邪難排出,導致反覆發作。
35歲的王小姐因工作壓力大、生活繁忙,近半年來經常出現全身紅疹與劇烈搔癢,夜裡常癢得難以入眠,即使服用抗組織胺藥物暫時緩解,停藥後又復發,因此尋求中醫治療。
經診斷,王小姐屬於「肝鬱化熱、血熱生風」體質。林欣儀表示,治療以「疏肝理氣、清熱涼血、祛風解表」為原則,以中西藥合併治療,先穩定發作症狀與頻率,再慢慢減少抗組織胺藥物的使用,使發作範圍縮小。
除了藥物治療,醫師也建議她調整生活習慣,避免熬夜、減少高溫油炸與辛辣食物、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學習紓壓放鬆。隨著作息改善,她復發頻率逐漸降低 ,生活及睡眠品質也改善許多。
中西醫合療 從根本改善體質
林欣儀指出,慢性蕁麻疹病程長、容易反覆,對生活造成極大困擾,中西醫聯合治療能發揮各自優勢,西醫治療可快速控制搔癢與紅疹,減少發作頻率;中醫治療則著重調整體質,改善氣血循環與免疫平衡,減少復發機率,並減少對西藥的依賴。
透過望聞問切、辨證論治,中醫師可根據個人體質開立疏肝理氣、清熱涼血、祛風止癢的中藥方,同時輔以飲食與生活調整,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林欣儀提醒,慢性蕁麻疹雖不致命,卻會影響身心健康。若症狀反覆超過6周,建議尋求專業醫師評估與治療。中西醫聯合治療不僅能緩解症狀,更能從根本改善體質、提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