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感愈強 青少年愈快樂

陳玲芳 |2023.04.06
1156觀看次
字級
專家表示,只要生活有目標,就可以引導青少年去學習,自然會讓人比較有熱情、有方向,情緒也會變好。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3月底剛結束的世界棒球經典賽中,奪下最有價值球員的大谷翔平,在 17 歲時就寫下人生目標,並督促自己一步步努力前進。擁有目標,可以讓人充滿幹勁、渴望達成,根據一項發表於《幸福研究期刊》最新研究指出,相較於目標感較弱的同儕,目標感更強的青少年「比較快樂」,生活滿意度也較高。

此研究以參與一個非營利組織《GripTape》學習挑戰方案的14至19歲青少年為研究 對象,共 200多位。其中有70% 女性。在歷時70天研究期間,參與研究青少年每天都對自己的目標感、生活滿意度和四種正向(滿足、輕鬆、熱情或愉悅)與負向(憤 怒、焦慮、懶散或悲傷)情緒的感受程度進行評分。

研究者以參與者前述項目的綜合得分進行評估,項目包括低於自閉症診斷閾值的「亞臨床自閉症」特徵,如不良的社交技巧和注意力轉移困難,這些青少年的人生「目標感」,以及整體「幸福感」的相關性。

結果發現,無論參與者的亞臨床自閉症特徵、生活滿意度與目標傾向的水平如何,只要青少年感覺比平時「更有目標性」時,就會有更好的結果。這也說明,每個人都可以實現目標,我們需要做的是「幫助個人建立目標感」。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林家興表示,這篇研究結果呈現了不論青少年的人格特質如何,即便有一些自閉特質或神經特質,如不擅社交、缺乏注意力等,同樣可以因為生活有目標,而提升生活滿意度。且不一定是長遠的人生目標才能提升幸福感,設定短程目標,也有效果。

圖/pexels

只要生活有目標,就可以引導青少年去學習,自然會讓人比較有熱情、有方向,情緒也會變好。林家興提醒,自己設立目標,比他人幫自己設立目標更有意義,會比較有熱情和全力以赴,自然有助於提升「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

不妨在開學時、生日、過新年,給自己訂個生活或學習目標,從自己最有熱情的領域去發想。例如,學習游泳、閱讀一本書、到某一個地方旅行,都可以當作一個目標。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這篇研究讓我們發現「目標感」,是促進「心理健康」的重要元素。而設立目標,首先必須要有「好的感覺」,做起來會相對容易,家長應讓孩子「有意願」為自己設立目標,進而繼續保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