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集】黃粱夢

文/林一平 |2022.07.26
2584觀看次
字級
圖二:作者至白雲觀參訪 圖/林一平
圖一:作者繪呂洞賓 圖/林一平

文/林一平

小時候讀中國傳奇故事,對於內容光怪陸離,充滿想像力的創作極為驚豔,當中印象深刻的一篇是〈枕中記〉。

〈枕中記〉又名〈黃粱夢〉,有人說這個故事的男主角是唐蒲州永樂人呂洞賓 (圖一)。

呂洞賓自小聰明過人,過目成誦,出口成章。他熱中名利,卻進士落第。六十四歲時,遊長安遇見「鍾離權」,一同留宿在酒肆中。晚上鍾離權作飯煮黃粱,呂洞賓忽覺睏倦,恍惚入睡,夢見自己狀元及第,官場得意,極盡榮華;後來卻遭判重罪,妻離子散,窮苦潦倒。

一驚而醒,鍋中黃粱尚未煮熟呢。鍾離權笑著在牆上題字:「黃粱猶未熟,一夢到華胥。」呂洞賓驚道:「難道先生知道我的夢?」鍾離權道:「你剛才的夢,浮沉萬態,榮辱千端,五十歲如一剎那呀!得到的不值得歡喜,失去的也不值得悲傷,人生就像一場夢。」

呂洞賓頓悟人世的幻化無常,雖未獲得進場當官的喜悅,卻也不必為丟官退場而悲傷,乃隨鍾離權上山修鍊。

此即「黃粱一夢」成語典故的由來。後來,呂洞賓被全真教奉為北方五祖之一。我多次訪問北京,曾路過白雲觀(圖二),當中就有供奉呂洞賓。

也因「黃粱一夢」這個傳說,供奉呂洞賓的台北木柵指南宮,設有「祈夢室」,供信徒投宿過夜,信徒努力作夢,再根據夢境推斷吉凶。清末帝師陳寶琛曾有一對聯:「雖痴人可以說夢,唯至誠為能前知」。

夢如何形成?弗洛伊德認為,人潛意識往往有違背道德習俗的欲望。清醒時會盡量壓抑,不至於為所欲為。但放鬆心情或睡眠時,潛意識的欲望就會避開檢查,悄悄地浮出意識層面,以不同的形象表現自己於夢境,於是乎夢達到滿足潛意識欲望的目的。有趣的是,滿足欲望的夢境,往往不是現在想要的欲望,而更可能是過去遭到壓抑的欲望。

統而言之,美夢、惡夢,皆源於自身的欲望。經由分析,勇敢面對,若能體會浮生若夢,能看破人生不過是一場黃粱夢,則是大智大慧的高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