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西安薦福寺與小雁塔

文/吳鴻霖 |2022.06.13
1406觀看次
字級
藏經樓與小雁塔。圖/吳鴻霖

文/吳鴻霖

大陸陝西的西安博物院由博物館、薦福寺遺址和小雁塔組成。博物院北門位於友誼西路,門上懸掛一塊書寫「小雁塔」的匾額,遊客以身分證或台胞證領取門票,即可參觀景區。

唐代薦福寺位居開化坊南部,寺廟南面的小雁塔,則在安仁坊北部,寺與塔隔街相望。高宗李治病逝百日後,兒子睿宗李旦為其追獻冥福,將哥哥李顯的舊宅改建為寺院,取名「獻福寺」;武則天天授元年(六九○)改稱薦福寺,唐末毀於兵火,寺院遷建安仁坊。

太宗貞觀三年(六二九),玄奘大師步行經西域至天竺取經;高宗咸亨二年(六七一),義淨大師從廣州搭波斯商船至天竺,多年之後,回到長安駐錫薦福寺譯經弘法。唐中宗景龍年間(七○七~七○九),他為了存放自天竺帶回的佛教經卷,建造薦福寺塔,因磚塔的外貌明顯比大雁塔小,故稱小雁塔。

走進博物院北門,步道綠樹成蔭,雁園和辦公室在右側。雁園為文創園地,門口木刻的隸書對聯「進園降福,出門遇喜」有拙趣,春聯「生活常有喜樂,日子即是福祉」字句佳。從北門走到唐代道路遺址一百多公尺,此區域想必是唐代薦福寺的舊址。

站在唐代道路遺址小廣場往南看,可見兩塊石碑,後方三條步道,綿延約三百公尺,步道兩旁綠草如茵,老樹林立茂密,皆比大慈恩寺多。中軸線建物由北至南依次為白衣閣、小雁塔、藏經樓、大雄寶殿、慈氏閣、鐘鼓樓和南山門。

磚木結構的小雁塔,前有甬道,外觀較修長,相當於現在的十五層樓,底層南北面才有券門,以上各層南北均有券窗,歷代遭逢多次地震,塔頂雖破損,仍屹立原地超過一千三百年;兩層的慈氏閣建於明代,慈氏是印度古梵文「彌勒」的意譯,上層供奉彌勒佛;南山門也是明代的建築,亦即明清時期薦福寺的正門,不過大門緊閉,遊客無法從此門進出,門前西側步道可前往博物館。

幽靜的薦福寺,像一座遠離塵囂的大公園。筆者曾造訪西安四次,其中兩次來到小雁塔前,佛塔都在整修,不得其門而入。遊人走至塔下,如遇開放,應立馬登塔遠眺,以免錯失良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