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資產】盧經堂古厝典藏舊時光

文/潘憲榮 |2025.08.25
67觀看次
字級
前廳擺放古色古香的銅鑼。圖/潘憲榮
古厝大廳展現低調奢華之美。圖/潘憲榮
古樸而典雅的盧經堂古厝。圖/潘憲榮
鰲龍造型的排水口。圖/潘憲榮

文/潘憲榮

台南安平區盧經堂古厝,是一處典藏在地發展史的地標,屋主為清領末期、日據初期安平地區的首富,其發跡與善行,傳為商界美談。古厝推估興建於一八九八年,結合閩式傳統建築與南洋建築風格,成為安平地區的醒目建物,如今已列為市定古蹟,清幽景致吸引絡繹不絕的旅人。

清朝末年,台灣開港後,外商紛紛來台設立商行,作為貿易往來的據點。當時,有一群買辦穿梭於洋行間扮演重要角色,有些頭腦靈光具有經營理念者,便能活躍於商場,進而創業致富,盧經堂便是其中之一。其以「豐源」為經商寶號,不僅經營砂糖生意,更是國際知名企業「美國美孚石油公司」及「英商煤油公司」在台的總代理商。由於能掌握商機,大發利市,進而在安平地區興建宅第。

值得肯定的是,盧經堂經商之餘不忘行善。當時,一般民眾生活較為艱困,安平地區的婦人大多只能在古井邊洗衣,到了夜晚視線不清,慈悲為懷的盧經堂擔心婦女安全,便在古井周遭的樹上吊掛煤油燈,被認為是台灣最早的路燈。暖心行徑,一時傳為美談。

盧經堂古厝為傳統四合院格局,裝飾與擺設頗具巧思,尤其融入風水思惟更加耐人尋味。

例如前方門額書寫「屏山帶水」,寓意宅第後方倚湯匙山、前面有安平港,為背山面水的風水寶地;往內有一門額〈座對薰風〉,亦即房屋的方位為坐北朝南,面向薰風(南風),具有冬暖夏涼的特性。

向內探看,門檻逐漸增高,隱隱勾勒「步步高升」之意涵;牆面八卦窗象徵吉祥辟邪,卷軸窗則是期望書香盈門,子孫出類拔萃。值得一提的是,建築上方的排水系統亦相當講究,鰲龍造型象徵聚財與發達之意。

古厝典藏豐美寶藏,正廳呈現低調奢華之美,天花板、桌椅均為原木,牆面以黃、紅、黑色系為主,裝飾除燈籠外無其他物品,整體布置散發內斂風采。前廳則擺放古色古香的銅鑼,並寫有:「敲鑼一響,智慧開;鑼聲再響,平安來;三敲金鑼,寶開懷」,傳送幸福的回聲;另有花瓶、原木桌椅、雕花木床、藥櫃等家具裝飾分布角落。

有趣的是,有些櫥櫃上放置了搭配文字的藝品,例如老虎是傳統辟邪之物,藝品旁即寫道:「摸摸虎頭,吃穿不愁;摸摸虎嘴,平安驅邪;摸摸虎身,步步高升……」一些古早童玩,喚起許多人童年的美好回憶。

典雅古厝的清幽環境,也與民俗活動相得益彰。

傳統抓周,被認為是極具趣味性的性向測驗,也牽繫著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古色古香的盧經堂古厝既是風水寶地,可帶來吉祥鴻運,在古厝抓周,不但為寶寶留下美好回憶,收納滿滿喜氣與福氣,亦讓古厝再次充滿歡笑與生命力。

歲月的步履不斷向前,歷史演進中,古厝典藏歲月風華,讓後世領略建築之美與蘊藏在宅第中的暖心風采,宛如閱讀雋永的書冊,耐人尋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