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佛教學院結業 佛光山教育新頁

人間社記者心崇日惹報導 |2025.08.22
80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印尼佛教學院於8月11日隆重舉行結業典禮,21位學生圓滿完成學業。院長覺誠法師(第2排右7)偕印尼宗教事務及佛教教育總監 Bapak Nyoman Suriadharma(第2排左7)等各界代表,與功德主、學生家長、佛光人約140人,見證深具歷史意義的時刻。圖/佛光山印尼佛教學院提供

【人間社記者心崇日惹報導】佛光山印尼佛教學院十一日舉行結業典禮,二十一位學生圓滿完成學業。來自印尼政府、宗教界、學術界的各方代表,以及功德主、學生家長與佛光人等約一百四十人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深具歷史意義的時刻。

典禮由唱印尼國歌〈Indonesia Raya〉揭開序幕,隨後學生們以印尼傳統舞蹈、敲擊水杯吟唱中印雙語〈悉發菩提心〉與〈三好歌〉、演唱中文版〈星雲詩〉等表演,展示學習成果。

重視人格養成 端正態度

出席結業典禮的貴賓,包括:印尼宗教事務及佛教教育總監Bapak Nyoman Suriadharma及相關官員、中爪哇宗教事務處長Karbono、Raden Wijaya國立佛教大學校長Sulaiman,印尼佛教學院院長覺誠法師、印尼佛教學院主任如音法師、學化法師、普善法師、圓慧法師、功德主劉玲玲、當地文化代表與貴賓、印尼佛教學院教師團隊、學生家長與佛光人等約一百四十人,共同見證這場意義深遠的典禮。

Bapak Nyoman Suryadarma致詞,讚歎佛光山在印尼推動佛教教育的貢獻,指出佛光山印尼佛教學院為印尼第一所獲得政府高度肯定與合作的佛教教育機構。他強調,教育本質在於態度的改變,而這正是最具挑戰、也最為珍貴的學習成果。他肯定學生們不僅精進佛學,更掌握生活技能,如烹飪與傳統樂器甘美朗,承諾將持續支持佛學院的發展。

Sulaiman表示,學院的課程深具價值,等同於大學第七學期,除佛法與知識外,更重視學生的心理素質與人格養成,是極具意義的學習歷程。

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南法師透過視頻以「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典故,勉勵畢業生發掘內心寶藏、以光明照亮他人。他強調,佛光山教育的目標,是培育具悲願與實踐力的青年僧才與弘法人才。鼓勵畢業生回總本山深造,傳承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為大眾、為佛教、為社會、為國家」的精神。

覺誠法師提及十二年前初次來到印尼的點滴,分享在長老們支持下,在婆羅浮屠成立佛教學院的夢想。感謝所有協助學院成立的法師與義工,提及學院已成功註冊為「印尼佛教教育中心(PPB FGSI)」。覺誠法師以佛陀故事勉勵學生勤奮,幽默地詢問家長是否願意讓孩子出家,強調出家需要決心與訓練。最後,他以「苦、做、等、學」和「好、給、謝謝」的口訣,期勉學生們為國家和世界做出貢獻。

功德主代表劉玲玲分享與佛光山的因緣,以及擔任義工的心路歷程。她說,看到學生們從起初的猶豫,到變得堅強,深受感動。她形容每次來到印尼佛學院是「回家」,堅信在有佛法的地方,一定能找到出路。

苦做等學 以弘法為己任

學生代表Darlis感謝星雲大師、覺誠法師及所有師長,並感恩父母的支持。他分享在學院中學到透過「覺知、精進、自我教育」來修行與提升,以「苦、做、等、學」總結佛光山的教育精神,學會面對困難時勇敢行動、耐心等待與不斷精進。他也提到人際關係的三個關鍵詞:「好」、「是」、「謝謝」,讓他以慈悲與智慧待人。他立志實踐「悲、智、願、行」的院訓與「四給」精神,視畢業為未來的新起點。

學生Marshella分享在佛教學院的成長,特別是學會珍惜時間與培養自律的轉變。她深刻體悟到「佛法就在生活中」,並感恩老師的教導與同學的扶持。

結業典禮在頒發獎學金、結業證書、宣讀結業誓言及齊唱〈惜別歌〉後,圓滿落幕。結業生立下宏願,誓將秉持星雲大師的教誨,以弘揚佛教為己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