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溫瓶原理打造 被動式住宅興起

潘楠慕  |2022.03.20
2685觀看次
字級
雷克雅維克的鐵皮屋,能抵抗強風和雨水。圖/法新社
冰島木材稀缺,傳統房屋外牆以草皮覆蓋。圖/法新社
被動式房屋創造舒適寧靜的生活空間。圖/法新社

編譯/潘楠慕

「被動式住宅」(passive house)是近年興起的建築設計趨勢,隨著氣候變遷加劇以及各界日益重視環保節能,這種建築概念在紐約及一些大都市愈來愈受歡迎。

被動式節能住宅的標準最初來自德國,其宗旨是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生活空間的舒適性以及環保;為了有效的保暖和降溫,這種建築採用氣密絕緣材料密封,原理類似保溫瓶,藉此產生冬暖夏涼的效果。建築物的供暖、通風和空調系統,也採用熱回收通風系統(Energy Recovery Ventilation System),能把熱能排出或保留在室內回收再利用,並透過風扇吸入乾淨、新鮮及過濾後的空氣,排出室內廢氣。

非營利組織RiseBoro指出,被動式住宅的絕緣材料,能阻擋外界的髒空氣或異味,並可隔絕噪音,兼具節能、環保優點。

入住紐約一棟被動式住宅的席爾瓦(Stephanie Silva)表示,新的住所位於喧囂的街道旁,但室內異常安靜。她說:「一關上窗戶,熙熙攘攘的噪音就消失了,我的過敏症狀也改善許多。﹂

除了健康方面的好處,被動式住宅也能為住戶節省開支,尤其是電費。被動式建築開發商布朗克斯專業集團(Bronx Pro Group)的資深副總裁史坦(Justin Stein)表示,這種房屋的能源需求,約比傳統隔熱建築少六至七成。

以三口之家估算,被動式住宅每月所需繳納的電費為五十美元,傳統建築則為一百三十五美元。

史坦指出,被動式住宅有三大訴求,首先是舒適性;符合被動式住宅標準的房屋,能在冬季及夏季提供最大的舒適性,並且價格合理。

第二項訴求是品質,包括杜絕房屋的冷、熱能流失點,並防止溼度過高。第三項要求是環保永續性,除了材質的選擇,更重要的是大幅減少能源消耗。

史坦表示,由於氣候不同,各地的被動式建築將有不同的特點。以紐約市為例,當地傳統建築的設計以供暖、保暖為主,但夏季降溫的選擇多為空調,不僅消耗大量能源,也產生大量溫室氣體;被動式建築則能在氣溫上升時,以高效方式降溫。

紐約市目前已有三十多座被動式住宅,另有數十項被動式房屋翻新及新建計畫正在進行中。史坦表示,紐約市的房屋占當地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百分之七十一,建築物若能廣泛採用被動式設計,將有助紐約市實現二○三○時減少建築物溫室氣體排放量四成的目標。

史坦指出,無論是金錢、健康、環保等領域,被動式建築都有長遠的好處;目前的被動式建築以住宅為主,史坦預期,未來將有愈來愈多非住宅類的建築物採用被動式建築的概念,例如政府機關或學校。



新款二維片材 輕如塑膠比鋼堅固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化學工程師已研發創新的聚合工藝,創造一種比鋼更堅固、和塑膠一樣輕的材料,並且能大量生產。

這種利用創新製程生產的新材料是一種二維聚合物(Polymer),稱為聚芳醯胺(polyaramide),研究團隊將其命名為2DPA-1。這種材料能夠自行組合成薄片,這個特點也是新材料與其他聚合物的最大差別。

聚合物是指具有龐大分子量的化合物,由稱為單體(monomer)的結構單元鏈組成。

傳統的聚合物會形成類似義大利麵的鏈狀結構,這些鏈狀結構形成後,在其末端添加新分子即可聚合成三維物體,並透過多種方式進行成型,包括塑膠成型、橡膠成型等,並製作成各種產品,如寶特瓶。

多年來,研究聚合物的科學家們一直假設,如果可以誘導聚合物形成二維片材,它們應該會形成極其堅固、輕質的材料。然而,數十年來這個領域的多項研究產生的結論是,不可能創造這種材料,原因是二維片材和三維結構在動力學上存在巨大差異。

不過,MIT的最新研究突破技術瓶頸,也讓聚合物的應用範圍大幅擴張。主持這項研究的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工程教授史特拉諾(Michael Strano)表示,這種創新材料可以用來製作汽車零件或手機的輕質耐用塗層,也可以用於製作橋梁或其他建築結構。

測試結果顯示,2DPA-1的密度只有鋼的六分之一,但彈性模量(讓材料變形所需的力量)比防彈玻璃高約六倍,重量則比塑膠還輕,可用於製造建築物的支撐結構。

此外,這種材料另一個特性是不透氣、不透水,因此可製成完全防水或防氣體通過的超薄塗層,保護汽車或手機零件。

研究團隊已把這項成果發表於《自然》(Nature)期刊,並就相關技術申請兩項專利;史特拉諾表示:「在傳統的觀念中,塑膠無法用來支撐建築物,但使用這種材料,我們能創造新事物;這種新材料的特性非常特別,我們對它的前景充滿期待。」



繽紛鋼浪板 蓋出冰島鐵甲屋

鋼浪板(corrugated sheet metal)通常用於倉庫或農場建築,但在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許多住宅都是以這種材料建造的鐵皮屋,反映冰島是世界上率先擁抱實用的創新建築方式的國家。

冰島是全球最寒冷的國家之一,冬季平均溫度低於攝氏零度;隨著地球暖化讓氣候趨於極端,居民開始使用鋼浪板覆蓋房舍,抵禦強風和雨水鏽蝕,應對嚴峻的氣候環境。這種房屋,被稱為「冰島鐵甲」(Icelandic ironclads)。

冰島電視主持人、前市議員和活動家波德森(Gísli Marteinn Baldursson)表示,冰島缺乏木材等自然資源,被迫捨棄傳統建材。過去,多數冰島人都住在以草皮覆蓋的房屋裡,但這種屋舍的環境潮溼陰暗,外牆則需要定期修理或重建,以保持堅固和防水。波德森說:「在草皮屋裡生活,幾乎就像住在洞穴。」

十九世紀後期,冰島開始與英國進行貿易,人們發現了更耐用的鋼浪板。雷克雅維克的城市規畫師古德蒙斯多提爾(Gunnthora Gudmundsdottir)表示:「鋼浪板非常適合遮風擋雨,雷克雅維克和冰島其他地方隨即廣泛採用。一九一五年雷克雅維克經歷一場大火,但以鋼浪板包覆的房屋大多安然無恙,市政府決定把這個趨勢變成法律,要求所有相連的新房屋需覆蓋鋼浪板。」

然而,一九二○年代混凝土建築興起後,許多人捨棄鐵皮屋。一九六○年代,更興起一股掃除鐵皮屋的風潮。不過,鐵皮屋的舒適性仍受到喜愛,當地居民表示,鐵皮屋比混凝土房屋舒適,因為這種建築並非完全密封,可讓空氣流通,不會潮溼或發霉。此外,這種房屋通常只有兩層,不會遮擋日照,有助保持屋舍溫暖。鋼浪板的色彩繽紛,也讓這些房子產生獨特的魅力。

波德森表示:「『冰島鐵甲』象徵冰島在擁抱新技術之際並未放棄國家獨有的魅力,以及對生活型態的關懷,我很喜歡這種建築營造的友好氛圍,這是雷克雅維克的標誌性建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