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科學創業計畫 推動生技產業變革 潘楠慕 |2022.03.27 語音朗讀 231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多德娜致力扶助女性科學家創業。圖/網路德國一所學校協助學童理解俄烏局勢。圖/美聯社俄烏戰事的畫面,可能對兒童的心理造成負面影響。圖/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近年來,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日益受重視,也培育許多技術與科學研究的專業人才。推動這些領域的發展有賴大量資金的投入,但從事最先進科研的專業人士往往面臨籌資和創業障礙,尤其是女性。有鑑於此,二○二○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多德娜(Jennifer Doudna)啟動一項稱為「女性科學創業」(WIES)的計畫,為女性創業者爭取更多機會,打破既有的不平等狀況,尤其是在生物科技新創產業領域。多德娜在柏克萊加州大學擔任分子暨細胞生物學系及化學系教授,是基因編輯「常間回文重複序列叢集關聯蛋白」(CRISPR)技術的權威。她成立了「創意基因學研究所」(IGI),宗旨是透過基因工程技術,解決人類公共衛生、氣候和農業領域的重大問題。創意基因學研究所的另一項使命,是提高公眾對基因工程學的認識,為科研提供更多資源。如今,IGI將透過WIES改善性別不平等問題,進而推動生技產業的全面變革。多德娜表示,生技產業的性別失衡問題相當嚴重。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調查發現,生技領域的女性創業者在二○二○年獲得的創投資金,僅占總投資額的百分之三。WIES計畫將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將選擇四名研究人員,提供研究經費和相關福利,資助她們針對創業理念進行基礎研究,並對每人發放十五萬美元薪資及其他津貼和培訓機會,例如個人輔導、企業合作等,並可使用世界頂級的科研設備。第二階段則從這研究員中選出兩人成為「WIES企業家」,她們有機會獲得一百萬美元的創業投資資金。多德娜指出,企業家精神是把科學突破轉化為現實世界解決方案的關鍵途徑。WIES的目標,是促進科學和創業領域的性別平等,鼓勵原本並未考慮成為企業家的科學人員以及那些在追求創業方面遇到障礙者,提供支持性的環境,由科學家、顧問、導師和企業家組成的活躍群體,協助這些人士把研究成果轉化為商業契機。多德娜表示:「WIES是IGI使命的自然延伸,我們希望協助世界一流的基因工程新創公司,開發能夠造福全人類的解決方案。我發現,在生技領域成為一名企業家非常令人振奮,且往往收穫頗豐。然而,儘管許多生技創新來自女性研究人員,但女性成為這類企業家的機會相對較少。WIES希望為女性掃除障礙,幫助她們依據自己的研究成果創立公司,實現夢想。」IGI執行董事靈傑森(Brad Ringeisen)說:「IGI非常適合發掘明日之星,這些女性科學家是生技領域的希望,她們不僅在實驗室參與最先進的研究,也具備創辦公司的潛力。IGI團隊不斷擴大,增加許多學者和企業家成員,也將支持新一代的女性科學家展現她們的影響力。」行銷入侵潛意識 夢境成為廣告平台廣告是重要行銷手段,為了提升銷售量或改善企業形象,許多公司砸下重金投放廣告。除了傳統管道,廣告商也不斷開發新的投放方式,提升行銷效益,近幾年來的置入性行銷即為一例;此外,在演算法、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應用下,量身打造的廣告也幾乎如影隨形,不斷出現在網頁、影片、遊戲社群媒體中。如今,廣告商甚至希望讓廣告進入人類的夢境;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霍洛威茲(Adam Haar Horowitz)、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精神病學教授史提克哥德(Robert Stickgold) 和加拿大蒙特婁大學(UOM)心理學教授薩達爾(Antonio Zadr)指出,廣告商已經開始入侵,試圖將產品置入消費者的夢境。這幾位專家表示,多項行銷研究已開始測試,透過入侵夢境(dream hacking)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美國行銷協會(AMA)的調查發現,近八成行銷人員期望三年內能夠使用這類技術投放廣告。美國飲料公司Molson Coors今年一月已展開實驗,在心理學家幫助下製作一則廣告,讓十八名實驗對象在睡前觀看,最後有五人宣稱夢見廣告內容。這個結果讓霍洛威茲等人憂心忡忡,他們表示,夢境能被操縱,這種睡眠干預行為是針對性的夢境潛伏(TDI),睡眠和做夢,攸關人類的健康和清醒時的行為,睡眠時大腦仍可持續回顧當天事件,穩定記憶,還能增強創造力,這也是TDI技術的潛在用途,但涉及的道德議題迄今並沒有妥善的規範方式。霍洛威茲表示,想在潛在的利弊之間劃清界線並不容易,目前也難以評估影響,必須設法避免有心人士的惡意行為,例如把夢境作為廣告平台的潛意識行銷。研究人員呼籲各國政府應及早立法,監管這類控制夢境的行為。藉俄烏戰事畫面 協助孩子了解時事網際網路和行動裝置普及後,任何事件都會在第一時間呈現在各種影音平台與媒體;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過程,也已充斥電視、電腦、智慧手機或平板電腦;但專家提醒,俄烏戰事的空襲、轟炸、傷亡和逃難影像,可能對兒童的心理產生負面影響,過度刺激他們的情緒,父母或教育人員應設法安撫,並協助孩子們正確理解俄烏事態與戰爭的意義。在美國從事社會工作多年的坎儂(Jennifer Cannon)表示,小孩在社群媒體上見到烏克蘭建築物的斷垣殘壁,以及嬰兒在加護病房裡接受治療的畫面後向她詢問,烏克蘭是否曾做了什麼觸怒俄羅斯,才導致如此殘酷的攻擊。坎儂指出,她設法盡力解釋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局勢,以及不同國家領導人的行事風格。她說:「我告訴小孩,每個國家的情況都不同。然而,戰爭被真實呈現後,孩子們可能無法理解,也因此感到不安、憂慮和疑惑。」美國兒童教育專家奈特(Laura Linn Knight)表示,俄烏戰事是教育子女的機會,她說:「戰爭是重要議題,我們不能讓孩子與時事隔離,但家長應該事先查核事實,過濾資訊。」奈特強調,孩子希望自行選擇觀看的內容,但多數家長認為需要監督及設限,這很容易產生衝突。她建議家長陪伴子女瀏覽社群媒體,並透過提問來展開對話,比如「你在學校聽到什麼」或「你在社群媒體看到什麼圖片」,藉此進行對話,以及時採取措施協助兒童養成正確的觀念或化解他們的疑慮。心理學家海菲茲(Sanam Hafeez)則建議,家長能讓子女展示讓他們產生畏懼、不安的影像,並示範如何在社群平台隱藏這些讓人感到冒犯或不安的內容,減少孩子受到的刺激。家長也能與子女討論假資訊的問題,讓他們了解假新聞如何傳播,以及如何釐清資訊的真偽。海菲茲表示,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家長須審慎處理子女使用社群媒體的習慣,不能一味放任或完全阻隔。她說:「家長必須考慮哪些內容符合核心價值觀,能放心讓子女觀看。俄烏戰事其實是重新審視家庭價值觀的機會,能夠藉此創造有意義的改變。」 前一篇文章 保溫瓶原理打造 被動式住宅興起 下一篇文章 掌握5大元素 開創糧食烏托邦 熱門新聞 01【快樂塗鴉簿】漫步花叢間2025.05.1902社論--中美各得所需2025.05.1903社論--參考新加坡的圖存之道2025.05.2004新加坡副總理顏金勇 拜訪新加坡佛光山2025.05.2005加薩陷饑荒 1.4萬嬰兒命危2025.05.2106香港佛光道場三皈五戒 佛子迎光明2025.05.2107【臆想截圖】 緬梔2025.05.2008南韓雲門寺僧伽大學參學 認識人間佛教2025.05.2009流體動力學生活魔法2025.05.2010【快樂塗鴉簿】龍來了2025.05.2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新視野號揭祕 宇宙光芒來自星系男主內女主外 陸漸接受新趨勢非洲大學生 翻轉外界刻板印象金業管理新挑戰 職場Z世代渴望被重視魚礁搭自主載具 增生物多樣性雞心蛤外殼 發現獨特生技材料 作者其他文章東南亞藝術家 音樂舞蹈挑戰極權體制小威投資新創 培育非裔科技人才日本女網Top50俱樂部 打造下一個大坂直美師法自然 學習野生蜂永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