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塑膠汙染 跨越地球臨界點 潘楠慕 |2022.02.06 語音朗讀 137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人類製造的化學汙染嚴重破壞自然生態。圖/法新社科學家警告,化學汙染已達失控程度。圖/法新社農業也是嚴重的化學汙染來源。圖/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以瑞典環境學者洛克史托姆(Johan Rockstrom)為首的科學家,曾提出「地球臨界點」(planetary boundaries)理論,他們指出,人類經濟活動為地球帶來的九項環境挑戰,包括氣候變遷、海洋酸化、臭氧層消耗、氮磷循環、淡水消耗量、土地使用、生物多樣性、化學與塑膠汙染及氣溶膠濃度。若這九項領域的指標未超出安全範圍,人類就能永續發展。瑞典斯德哥爾摩應變中心(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re)一月公布的報告指出,除了氣候變遷、氮磷循環、土地使用和生物多樣性之外,化學與塑膠汙染的程度也已超出地球的負荷,將導致地球環境更不穩定,使人類生存面臨更大威脅。參與此次研究的斯德哥爾摩應變中心研究人員維拉露比亞(Patricia Villarrubia)表示:「目前全球約有三十五萬種不同類型的人造化學物品,自一九五○年以來,化學物品的產量已增加約五十倍,預計二○五○年時,將比目前增加兩倍。」環境保育機構「國際汙染物清除網路」(International Pollutants Elimina tion Network)的顧問布恩桑特(Vito Buonsante)表示,塑膠製品的產量在二○○○年至二○一五年間增加近八成,預期二○五○年前將維持成長趨勢;他指出,塑膠是化學物品的重要載體,約有十萬種化學物質被用來製造塑膠,其中多數都是有毒物質。斯德哥爾摩應變中心的報告還指出,儘管專家早已提出警告,合成農藥將對自然環境造成嚴重傷害,但一九九○年至二○一八年期間,全球農藥使用量仍成長近一倍。維拉露比亞說:「人類生產新的化學物品並將其釋放到環境中的速度,遠高於維持永續生存的努力。」報告指出,化學物質的擴散已經失控,遍布在地球的每個角落,連北極熊身上都已發現農藥殘留。專家並指出,其他領域超出地球臨界點,也加劇化學汙染;例如,氣候變遷導致地球升溫,融化的冰川正釋放多年前積累的農藥殘留。美國早在一九七二年已禁用惡名昭彰的殺蟲劑DDT,但二○一九年時,研究人員仍在美國孕婦的血液中發現DDT化學物質。哥德堡大學(University of Gothenburg)副教授歐姆羅斯(Bethanie Carney Almroth)引述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指出,二○一九年全球共有兩百萬死亡案例與接觸化學物品有關。歐姆羅斯表示,各國應制定更嚴格的化學物品監控規定,杜絕有害化學物質進入環境。來自世界各地的非政府組織也呼籲制定「解決全球塑膠汙染危機」的相關條約,並要求各國政府把解決化學汙染危機納入政策。布恩桑特則強調,除了制定法規與政策,市場激勵措施也有助減少化學和塑膠汙染。他說:「如果購買塑膠包裝的食品比前往市場採購昂貴,人們就會選擇後者。除了監管,我們也需要經濟工具,透過補助和獎勵,誘導生產者和消費者轉向,減少使用化學物品和塑膠材料。」 前一篇文章 奧運也虛擬了 新科技運動起跑 下一篇文章 物流產業 迎向無紙化革命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3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08推廣兒童歌仔戲 鄉村巡演明開跑2025.10.3009習川會今登場 台海議題受矚2025.10.3010以控哈瑪斯違反協議 再空襲加薩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黑猩猩親子 發展獨家手勢暗號觀察麝袋鼠 解開直立跳躍之謎皮膚黏液護身 小丑魚不怕海葵毒刺獵戶座雙星體 星際霸凌受害者?38億年前小行星 撞出月球大峽谷氣候槓桿力變弱 雲層減少加劇地球暖化 作者其他文章東南亞藝術家 音樂舞蹈挑戰極權體制小威投資新創 培育非裔科技人才日本女網Top50俱樂部 打造下一個大坂直美師法自然 學習野生蜂永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