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波煙霧 科技帶來健康風險

潘楠慕  |2021.12.05
1170觀看次
字級
人類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科技產品。圖/美聯社
科技產品的電波煙霧對健康有害。圖/法新社

編譯/潘楠慕

科技裝置已成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智慧手機、筆電、平板電腦、智慧電視等電子產品幫助我們工作、遊戲、追劇或學習。此外,Wi-Fi路由器也無所不在,許多人早已離不開網際網路。與此同時,工業機器人、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等新技術也正在顛覆傳統的商業模式,各產業也加碼投資以利用這些技術拓展業務;與科技共存,將是未來的生活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隔離、封鎖和旅行限制措施,助長人們對科技、行動裝置與電子產品的依賴;科技大廠思科(Cisco)的報告指出,2023年時全球逾7成人口可無線上網,行動裝置總用戶數將增加至57億。

然而,科技為生活帶來諸多好處的同時,也伴隨著健康方面的風險。這些裝置正在散發肉眼無法看見的「電波煙霧」(ElectroSmog),即人為產生的電磁輻射。電波煙霧可能引發焦慮、壓力、睡眠障礙、頭痛等症狀,傷害人體的免疫力,已成為重大公共衛生議題。

專家指出,科技產品的便利性已導致許多人成癮,許多人的手機幾乎不離身,但這種習慣意味著持續暴露在電波煙霧中。擺脫這些習慣的第一要務是建立防範意識,了解電波煙霧可能危害健康。其次則是控制使用社群媒體的時間,建立能夠克制上癮衝動的環境,例如出門運動。此外,設定每天的「無科技」時間,強制遠離手機和其他科技產品,都能消除科技裝置的無聲威脅。

過度使用科技裝置會導致生理和心理問題,甚至造成永久性損害,最理想的解決方式是負責任地使用這些裝置,保持適當距離,就能減少與電波煙霧的接觸,大幅減少健康受到的威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