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人間】 泉南祈雨 上

文/洪少霖 |2021.05.11
1043觀看次
字級
安溪龍潭 圖/洪少霖

文/洪少霖

古時福建泉州的災難有地震、颱風、乾旱、戰患等,尤其在乾旱之時,百姓們有著太多無奈,最終在無能為力、走投無路之下,只能一次次將希望寄托予神明,無數官民以強大的意志力化作虔誠心,只為蒼天、神龍、雨神能夠降下甘霖,滋養土地、潤物潤心!

靈樂祠

據《豐州志》記載:宋代至民國期間,泉州南安豐州至少遭逢三次瘟疫、十三次水災、十一次旱災、九次大饑荒,一次倭寇毀城,二次日本飛機轟炸。其中,元代至正十四年(一三五四),南安大旱,種不入土,其歲大饑,人相食。另有資料顯示:在明代,已知十八次旱情中,其中一次為正月旱,到了六月才下雨。

而早在唐‧咸通八年(八六七),豐州鎮延福寺內東側即起建「靈樂祠」,祀奉通遠王。眾百姓遇農旱時,便往靈樂祠祈雨;海船出海,也會到靈樂祠祈求順風。

飛陽廟

傳說,一日金雞神從南安金溪的溪南(現屬霞美鎮)馱廟飛往溪北(屬豐州鎮),從而其廟得名「飛陽廟」(北為陽)。

據史料記載:唐‧光啟初(八八五),王審知表封飛陽廟。北宋時期,宋代四政治家、茶學家蔡襄在泉州擔任太守時,曾親自到飛陽廟與昭惠廟祈雨。祈後十分靈驗,當年百姓農業即得大豐收。是年,蔡襄在飛陽廟作詩:

〈題飛陽廟〉

年年乞雨問山神,羞見耕耘隴上人;

太守自知才德薄,彼蒼何故罪斯民!

晉江龍湖

宋代泉州知州王十朋曾到豐州飛陽廟祈雨,也曾到晉江市龍湖祈雨。晉江龍湖有一塊三百多年歷史的「祈雨頌德碑記」,為清康熙年間產物。明朝陳讓撰有〈導龍湖碑記〉,寫道:「歲大旱,賢守令皆躬禱焉。焚牒水上,有魚蝦迎牒則雨立至,無則雨未可知也……」史料記載,自宋代至民國,皆有官員至龍湖祈雨。

龍王廟

安溪縣參內鄉北部,靠近南安三凌村處有一座龍王廟,又名龍潭廟,因其廟前有一口龍潭,在廟與潭之間有一處「祈雨台」。古時,久旱不雨或久雨不停,當地民眾會前往龍王廟祈求。

據當地人介紹,南宋時期安溪大旱,有二千多位百姓身穿麻衣孝服,頭綁白巾,三步一跪,以極其堅定的信念及對龍王廟諸神的虔誠,步行十數公里到龍潭廟祈雨。一時間,天空便有大雨傾盆而至,極是靈驗。

龍潭廟周邊多潭,龍潭為第三潭,全名「呼龍潭」。相傳古時常有蒼龍由潭中飛起。歷來多有縣令為該廟題詩,如清代官員宋應麟曾題詩於壁上,稱「鬼穴陽燐沒,龍潭溼霧蒸,不因祈雨至,誰向此烽登」。(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