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嶺古橋遺址。圖/洪少霖
文/洪少霖
福建省南安市豐州鎮大坑自然村與鋪頂行政村之間,現有一條水泥道路,名為「土地公路」。現路旁有一塊方形白石,上刻「修土地公路捐資芳名錄」。
舊時,其路旁且有一塊「重修尾嶺橋路碑」。據介紹,清光緒十六年(1890),其刻於路旁一塊岩石上,岩高一‧八公尺、寬一‧二公尺、厚一‧三公尺。石刻邊框呈抹首狀,文字陰刻、楷書,內容為捐資名錄、數額等,落款「光緒庚寅年秋」,另有浮刻「雲月紋」。
現距原碑刻二十公尺左右,有一座小橋,橋下為小水溝,疑似古時尾嶺橋遺址。「尾嶺」為當地地名,為山嶺接近平地之意。距離古橋遺址約七百公尺處,有一座「尾嶺土地公廟」,傳說為泉州城內至永春古時泉永古道的十八座土地公廟之一。
距古橋遺址約一百公尺處,原有一座牌坊,為「五經進士孝子坊」。該坊集「五經進士」和「孝子」兩匾為一,為紀念清雍正甲辰(1724)二甲進士累封至中憲大夫太常寺少卿陳大玠所建。十多年前立於古道上,近年已毀,當地現僅遺留部分古牌坊石構件。當地現為人跡罕至之地,有山野茫茫、有蘆葦叢叢,大多時候十分安靜。
距古橋遺址百米內,原有深溝(水溝、小峽谷),那兒曾有一塊「水某(美妻)石」與一塊「貓某(醜妻)石」。傳說單身男子手擲石子,若能夠卡在水某石上,便可娶到一位美嬌妻;如卡在貓某石上,則會娶到一位其貌不揚的妻子。近年,因修建道路等原因,兩石已被掩埋,再不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