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山村番仔樓
圖/洪少霖
文/洪少霖
大陸福建省南安市柳城街道榕橋三堡村原有一座「娘子橋」,當地傳說:明清時期,一女子十分美貌,有男子想娶其為妻。女子父親讓那男子用珍珠百粒當作聘金來娶,男子出海打拚後,終得百粒珍珠,娶女子為妻。為了避免新娘子涉水過河,於是男子建造了「娘子橋」。後來,當地百姓又在那一帶建造了大舍橋、三舍橋,而今僅三舍橋留存下來。
另外南安市眉山鄉觀山村,民國時為山腰鄉。在當地池塘湖角落,有一幢「番仔樓」,於清光緒年間動工修建,曆時十年竣工,耗資白銀十萬兩。房主李功德(又名李紫亭、李功藏)娶印尼女子為妻,為了討其歡心,將愛人留在南安,也為了讓她適應當地的生活,於是大興土木,建造了仿印尼建築風格的番仔樓。
愛情以物質為體現,物質為愛情之載體,番仔樓由內到外,無不在訴說著那一段美好的愛情。十年過程,是轟轟烈烈的表述;百年沉澱,是無言的佐證。故事雖已久遠,番仔樓卻以愛情之名,繼續停留在這人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