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的台灣蝙蝠們
● 生存危機樣樣來
● 目前未發現人畜共通病毒株
● 吃果實和昆蟲
● 傳播種子和除蟲,貢獻良多
圖/玉子
台灣狐蝠
大家想像的台灣蝙蝠們
● 可怕又邪惡,可以趕走嗎?
● 會把冠狀病毒傳給人類
● 可能會吸血……
圖/玉子
文/玉子
明天就是世界蝙蝠感謝日,在近來疫情蔓延的時刻,有人將負面情緒轉向蝙蝠,甚至詢問起驅趕蝙蝠的方法。請大家冷靜一下!台灣的蝙蝠很無辜呀~多年來檢疫單位並沒有在牠們身上,調查到可以感染人的冠狀病毒株。當然,為了以防萬一,同學們還是可以多加小心,但請不要傷害、妖魔化牠們!
在台灣的哺乳動物之中,翼手目的蝙蝠是成員最多的大家庭,本島和離島的種類至少有38種。在我們身邊竟然有這麼多種蝙蝠,我們卻不了解牠們!事不宜遲,我們就來認識台灣最大型,也最瀕危的蝙蝠──台灣狐蝠。
說到蝙蝠,或許有人會想起牠們奇形怪狀的鼻子和小眼睛。但台灣狐蝠的外觀並非如此,牠的頭部形似狐狸──尖尖的吻部和古溜的大眼,脖子四周還有一圈金白色的「圍巾」。乍看之下,好似一隻倒吊在樹上的狐狸。台灣狐蝠屬於琉球狐蝠(Pteropus dasymallus)的一個亞種,只分布在花蓮、綠島和龜山島的牠們,也是台灣特有亞種。
善於播種 利大於弊
台灣狐蝠喜歡吃什麼呢?看看研究者們調查到的菜單,原來稜果榕、水同木、小葉桑、福木與欖仁等,都是台灣狐蝠的餐點。狐蝠在吃下果實以後,會把吃完剩餘的纖維質「ㄆㄨㄧˋ」地吐掉,使得樹下散布著一顆顆的「食渣」,這乃是研究者們觀察牠的小線索。而果實中較為細小的種子則會通過狐蝠的消化道,隨著便便傳播到更遠的地方去,令狐蝠們無意間成了重要的植樹使者。
台灣狐蝠早年面臨大量獵捕、棲地開發等困境,導致數量驟減。學者們一度認為台灣狐蝠少於50隻,直到2018年的調查估計,族群數應該是介於78隻到205隻之間。儘管沒有先前估計的少,但台灣狐蝠仍然處於滅絕邊緣,無法令人放心。杜絕非法捕捉、持續關注、支持相關研究,以及抱持友善與感謝的心,是我們目前能為蝙蝠做的事。
儘管蝙蝠們默默地幫助人類很多,牠們還是一群很容易被忽視的小夥伴。其實,只要我們跟蝙蝠適當地保持距離,蝙蝠給我們帶來的益處會比壞處多喔!台灣的蝙蝠大多是以昆蟲、蜘蛛、果實和花粉為主食,除了對抑制農業害蟲有莫大貢獻之外,蝙蝠還是重要的授粉媒介,看來我們欠蝙蝠一聲「謝謝」!期許未來大家更認識牠們以後,台灣能擬定合適的保育計畫,守護珍貴的狐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