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屋行動 為無家者築起希望 |2025.08.07 語音朗讀 115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泰拉入住微型小屋後,氣色明顯好轉。圖/取自tinytinyhomes官網微型小屋體積僅數平方公尺,卻具備照明、床鋪與保暖設備,成為加拿大街頭創新社會設計方案之一。圖/取自tinytinyhomes官網微型小屋體積僅數平方公尺,卻具備照明、床鋪與保暖設備,成為加拿大街頭創新社會設計方案之一。圖/取自tinytinyhomes官網泰拉入住微型小屋前。圖/取自tinytinyhomes官網賴恩(左1)與義工團隊展示微型小屋。圖/取自IG@tinytinyhomestoronto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近年來,小房屋運動(tiny house movement)在全球蓬勃發展,逐漸成為應對高房價、流浪者危機與環境永續挑戰的重要途徑。無論是非營利組織推動的臨時庇護所,還是專業團隊打造的高規格移動住宅,都展現出創新與同理心兼具的社會設計實踐。35歲的加拿大多倫多建築工人賴恩・唐內斯(Ryan Donais),親眼見到親哥哥長期無家可歸的困境,也目睹街頭帳篷不斷蔓延,深感「在零下的夜晚街頭入睡,真的不該成為一種選項」。於是他在去年創立非營利組織「Tiny Tiny Homes」,致力為無家者打造安全、可移動的微型小屋,盼能緩解寒冬露宿的風險。床具暖器俱全 滿足生活需求每座微型住宅僅有數平方公尺大,卻設備齊全,包括:沙發床、太陽能照明與風扇、燃氣暖器、桌椅、洗手槽,甚至連煙霧與一氧化碳探測器也一應俱全。設計上更貼心地配合安大略省的自行車法規,小屋車體輕巧,可用腳踏車拖行,方便移動,靈活因應城市空間變化。賴恩相信「穩定的居所,是人們重返正常生活的第一步」。他估算,每間小屋成本約為5000加幣(約新台幣10.8萬元),他希望將這個概念擴大規模,作為政府提供永久住房前的「過渡解方」,有助社區減少帳篷市集與街頭野營現象。截至目前,賴恩已親手打造超過50座小屋,供長期露宿街頭的朋友使用。一位受助者泰拉(Terra)感動表示:「這是我幾年來最安全、最溫暖的一晚。」對她而言,小屋不只是避風港,更是一個真正「能稱為家的地方」。雖然賴恩的行動獲得許多社區民眾與媒體的高度肯定,但多倫多市政府於2025年2月以違反公共空間使用規定為由,對他發出「停止建造與拆除命令」,要求他從聖詹姆斯公園(St. James Park)撤除所有微型小屋。合法提供庇護 帶動良善循環對此,賴恩並未採對立行動,而是主動尋求與市府對話,願意將小屋移至未使用的開發用地、空地或停車場,以合法方式繼續提供庇護。他期盼市府能放寬法令,讓微型小屋計畫延續,繼續守護那些尚無住所的弱勢族群。儘管受限於政策,微型小屋行動依然具有重要的指標意義。其靈活設計、低建造成本與立即上路的特性,不僅為街頭困境提供即時解方,也為政府提供一種可參考的社會設計樣本。賴恩強調:「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真正能改變事情的,是那些願意親手出力的人。」透過一張床、一盞燈,他用行動為無家者帶來希望,也為城市展現了「善」的另一種可能性。 前一篇文章 台積2奈米技術外洩 竊密3工程師羈押禁見 下一篇文章 台美「暫時」稅率20%今上路 府院備戰 熱門新聞 01【詩】很遠的那邊2025.11.2402北市府新壽解約 輝達落腳北士科定案2025.11.2203美施壓 料烏27日前簽停戰協議2025.11.2204縱谷大地藝術季 光影與時間低語2025.11.2205【植感時光 】黃紋萬年麻 培育幼苗小園丁2025.11.2306無障礙狗公園 輪椅犬快樂奔跑2025.11.2307佛光山印度沙彌剃度 願復興印度佛教2025.11.2508孟加拉5.7淺層地震 至少6死百傷2025.11.2209邱文達:全民健康運動 從個人生活習慣開啟2025.11.2210【優質電視選】《十住經——菩薩道的修行指南:妙光法師》2025.11.2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逐水草而讀書 學校跟著游牧童走習川熱線 對台議題各自表述俄烏和平架構 美烏協商更新 COP30落幕 氣候融資增至3倍川普促烏吞終戰協議 澤倫斯基:國家最艱難時刻無障礙狗公園 輪椅犬快樂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