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體溫調節祕密

文/穿山甲 |2025.08.11
37觀看次
字級
圖/BOB

文/穿山甲

炎炎夏日到來,大家已經開始拿出各種防晒法寶,對抗炎熱的天氣預防中暑。人類還可以躲進涼爽的冷氣房中,但看著窗外飛舞的蝴蝶,讓人不禁納悶,難道昆蟲不會中暑嗎?事實上昆蟲確實會受溫度影響,改變生理反應甚至危害生命。為了在變化莫測的環境中生存下來,昆蟲進化出許多令人驚歎的調溫方式。

水氣蒸發 熱量轉移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只有脊椎動物才能透過蒸發水分來降溫,事實上許多昆蟲也擁有這種能力,大致可分為3種,分別為角質層、呼吸,以及頭部與腹部蒸發降溫。

有些蟬、螞蟻與甲蟲能透過角質層的微孔排出水分散熱,這是一種被動冷卻機制,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物種的角質層水分流失率相異,這與角質層成分差異有關,會影響角質層的通透性。根據不同的生存區域、身體部位與環境溫度,角質層的結構也會有所變化。呼吸系統也可以參與降溫,氣管內的空氣可能充滿水蒸氣,透過控制氣門的開合可以調節水蒸氣的散失量,主動調節溫度,例如蚱蜢、蜻蜓與采采蠅等。然而呼吸系統散熱的研究還有一些爭議,因為不容易排除其它散熱方式的貢獻。在頭部與腹部蒸發降溫方面,蝴蝶會在喙上放置水珠飛行來冷卻頭部。蜜蜂則會反芻花蜜液滴,並在喙上來回移動液滴,且用前肢將液滴散布在身上降溫。蚜蟲會排泄蜜露、蚊子則會排泄尿液,將液滴停留在腹部尖端,使其蒸發來給腹部降溫。

行為選擇 生存巧思



昆蟲可以透過改變姿勢、日常活動模式或生存環境等策略來調節體溫。改變姿勢最常見的例子就是蝴蝶,蝴蝶可以透過展開或閉合翅膀,並調整姿態以減少陽光輻射,棲息在植被陰影處也有助於防晒。蜻蜓可以將腹部垂直抬到頭部上方,猶如陽傘般遮擋陽光照射,翅膀披覆的蠟狀結構,可以反射紫外與紅外線。翅膀上的氣管網絡也被認為有助於散熱。沙漠地帶日夜溫差大,夜晚溫度過低時,昆蟲會將腹部貼近地面取暖,部分蚱蜢則會以側臥姿勢取暖。白天溫度過高則會伸展腿部,讓身體遠離地面。此外,昆蟲也能減少循環至腿部的淋巴,從而減少接觸所吸收的熱量。溫度過高糞金龜則會爬至糞球作為避難所,糞球內的溼度有助於降低體溫。

昆蟲亦會改變日夜作息,使自身在有利條件下活動,這意味著活動隨季節與晝夜交替隨時改變。例如,沙漠蜜蜂會在中午最熱時段避開飛行。沙漠擬步行蟲也會避免出沒。有些昆蟲可能會在冬季於白天活動,夏季則轉為夜間活動。對於體溫調節能力較弱或生存環境惡劣的昆蟲,會尋求合適的生存環境,利用地形地貌躲藏,例如沙漠螞蟻會躲進巢穴來躲避高溫,其他沙漠昆蟲可能會鑽到沙子下面來躲避。除了選擇環境,有些昆蟲還會自行建造庇護所,例如,沫蟬若蟲會產生泡沫,在植物形成穩定的環境。白蟻丘的結構及幾何形狀會隨著環境溫度而變化。有些織網昆蟲會根據棲息地條件吐絲建造庇護所。

在人們的印象中,昆蟲往往只是微不足道的小生物,但牠們在與環境拚搏中展現出的智慧,足以讓人肅然起敬。下次看到一隻蝴蝶舒展翅膀晒太陽,或是一隻蜻蜓倒立避暑時,不妨停下腳步,感受一下這背後精妙的生命空調藝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