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鄉的父親】年夜飯的規定

文/侯瑞琪 |2025.08.07
369觀看次
字級

文/侯瑞琪

「家和萬事興,吵家萬世凝(台語:鬱結)」,母親的話言猶在耳,但自大又幼稚的孩子似乎都沒把母親的話聽進去。過年時,我們家的衝突並沒有因為節慶的氣氛而緩和,團圓飯上的對話反而像用力去拉小提琴所發出的撕裂音,讓人擔心隨時會斷弦,而發生不可預期的失控意外。

從小我們就住在閩南村,父親年輕時是隨政府來台的英俊挺拔軍官,因緣際會下認識了母親,兩人因情投意合而結婚。父親一肩扛起家中的經濟重擔,要在鄉下養活六個子女並不容易,但爸爸深知孤苦無依的痛,希望我們幾個手足長大以後,可以互相扶持和照應。

小時候的我們不懂父親的苦心,更加不懂父親團圓飯的一些規定:過年時父親會要我們一起包餃子(元寶),希望為一家人帶來好運;年夜飯前我們全家必須先到海邊遙祭對岸的祖先,回家後父親則親自下廚煮番茄炒飯,他將金黃油亮的炒飯稱為「山東飯」;年夜飯上的北平烤鴨,搭配的生蔥是整支不切的,一人拿著一根咬;餐桌底下會有一個火爐,讓我們全家一起團圓「圍爐」吃飯;最特殊的是飯後得要一一向祖先的牌位磕頭,這樣才能領得到紅包。這些規定對於小時候的我們一點都不覺得有趣,反而常因此和父親有了爭執。

父親是一個鐵錚錚的硬漢,從不訴苦,也不和我們聊天,我們之間隔著一道牢不可破的牆。我從沒想過父親會倒下,但大學時父親病了,這一病還病得不輕,陪伴父親的的日子,是我頭一次聽他聊自己的事。父親說他以前在北平讀高中,但戰爭一開始家人就沒寄錢來,不得已只好先去當兵;行軍時有一餐沒一餐的,為了方便身上都帶著窩窩頭;在天津打戰時最難過,因為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好友死在眼前;後來軍隊到福建時沒東西吃,只好宰了馬來吃,馬肉吃起來酸酸的。說到這,我的心也是酸酸的。

那時候我才懂,戰爭曾在父親的心中留下難以抹滅的傷痕。小時候的我們只想著吃和玩,誰會懂得父親年輕被迫離家,有家歸不得的心酸。

現在想想,父親以前在餐桌上的種種規定,其實都隱含著對故鄉和親人的種種思念,是戰爭下身而為人的一種悲哀。想起以前的團圓飯,我心中默默對著父親說:「爸爸,有你的餐桌才完整,我們等你一起回家團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