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古慨今】 捨己救眾 文/星雲大師 |2021.01.09 語音朗讀 395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思淨法師,俗姓喻,宋朝浙江錢塘人。他三十五歲出家,先依止德藏擇瑛學習《法華經》,在體悟了法華的圓妙旨意之後,又再深研淨土之觀,專志念佛,日課以《觀無量壽經》為主。大觀初年(一一○七),他於錢塘郡城北處建造一座精舍,稱為「妙行」,內建有十蓮華藏,規畫得非常精巧,為當時天下輪藏之冠。他領徒托鉢化緣,希望妙行寺能供養有心修行的僧眾達百萬之數。果真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到過妙行寺的僧眾,不計其數。圖/取自網路思淨精於畫佛像,也善於雕塑,曾鐫刻西湖多寶山上的大岩為佛,莊嚴殊勝,時人所樂於瞻仰。他每於畫佛像之前,必先至靜室念佛觀想。有一天,他剛畫完一幅丈六金身的佛像,竟見佛像散發金亮的背光,良久不滅,吸引很多人前來瞻禮。思淨從此愈加領悟筆法之妙,畫佛之時更加得心應手,民間都盛讚他深厚的功行,稱他為「喻彌陀」。宋徽宗宣和初年(一一一九),群盜四起,一群盜賊從清溪流竄到錢塘,眼見錢塘郡將遭遇大劫難,思淨於是單身前往賊營,凜然對賊首說:「我情願以己身,代償全城人命。」賊眾被他慈悲仁義的大無畏精神所感動,自動退去,從此不再騷擾錢塘,免除了一場殺戮之災。宋高宗紹興七年(一一三七),思淨跏趺坐化於臨安祥符寺,世壽七十。圖/取自網路釋初參曰:《世說新語》曾記載:荀巨伯不畏懼匈奴砍頭,前往探視病友,因而感動匈奴,保全了整個郡城的人命。同樣的,思淨在鋒火之際,隻身前往賊營,勸阻盜賊勿行殺戮,情願以自己的性命代替錢塘一城的人命,這種捨生取義的悲憫心,比起荀巨伯,實在有過之而無不及。圖/資料照片 前一篇文章 【老師的話】 念佛的真義 下一篇文章 【叢林風光】 花開四季 耕耘心田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2025.06.2903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04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5百年演化 男性體型增幅是女2倍2025.06.2906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7清涼一夏 動物避暑妙方多2025.06.2908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09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10【植物觀察】一樹白雪 偶遇澳洲茶樹2025.06.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叢林風光】 叢林獅子吼傳燈人間【叢林風光】 深研義理 以學養行【叢林風光】 人間佛教社會應用【叢林風光】叢林易地教學 悲智願行的實踐【叢林風光】易地教學 集體創作 眾中有我【叢林風光】易地教學 在全世界看見人間佛教 作者其他文章【佛教管理學② 叢林系列】佛法的管理法①講演集─人生與社會 佛教的政治觀 4-4【講演集─人生與社會】佛教的政治觀4-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人生與社會─佛教的政治觀 4-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人生與社會─佛教的政治觀 4-1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①】《十善業道經》的管理法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