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風光】易地教學 集體創作 眾中有我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2025.05.10
1178觀看次
字級
於馬來西亞拉曼大學進行青年體驗營。圖/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參與雲水浴佛工作,為大眾服務。圖/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日前佛光山叢林學院「學習周」的主題,為海內外分區易地教學。在馬來西亞的行程,參與東禪寺一年一度的短期出家修道會,並走入拉曼大學舉辦青年工作坊「放光的行者」,讓學生體會集體創作的精神,更在服務大眾的歷程中,深化了「以道場為家、以眾為我」的使命感。

於台灣中區的參學行程,前往新營講堂、南華大學、圓福寺、新惠中寺、雲林講堂等佛光山轄下道場及單位,參與雲水浴佛法會、關懷探訪與青年交流,學生發願將所見所學內化成願力,為弘法而行。



學生心得

英文佛學系三年級/明莊

經歷三年的叢林養成教育,提醒自己不管到哪裡,都是我的選佛場。要把在學院所學向下扎根並學以致用,卻也發現自己還是會有所揀擇,其實只要用心、發心去做就對了。佛光山是我的家,期許將師父上人「以人為本」的精神落實於服務大眾,從中培養慈悲與智慧。



寺院行政系二年級/印露

到東禪寺的某一天早上,總住持覺誠法師突然告之緬甸的大使要來拜訪,請我協助翻譯,雖然很緊張,但想到師父上人說的「直下承擔」,便盡己所能的去做,最終順利完成。感受到每個道場都如此用心推動各項弘法工作及接引青年,我也應該要多加用心,充實自己,以一顆歡喜心服務大眾,廣結善緣。



英文佛學系二年級/明弘

於台灣中區參學的過程中,常有機會和青年互動,接引青年是師父上人的起點,也是自己曾經走過的旅程。反思要有多少福報,才能來到這裡讀書,並有因緣在年輕時學習佛法,乃至於能夠為大眾服務。師兄長提醒要把握人身,從廣結善緣開始,從自己下手,讓佛法入心;而我的願力隨著學習的歷程更加堅定:延續師父上人的腳步,弘揚人間佛教。



專修部一年級/侯佳岑

第一次參與海外弘法,也是入學兩個多月後,接下短期出家戒會行堂組長的任務。一開始缺乏信心,時常提醒自己:「我代表的不只是個人,而是叢林學院的學生。」要用行為展現學習。在面對壓力與挑戰時,學會了與義工溝通協作,也體會到集體創作的力量。

走入拉曼大學舉辦青年工作坊「放光的行者」,想到大眾為法而來,要用佛法感動青年,自己更要在道上精進。



專修部一年級/明佑

有因緣到各社區參與雲水浴佛的工作,也接觸到不同的大眾。當我走入養護中心,那裡的病人都坐著輪椅,有的人身體無法自理,身上插著管線,有的人肌肉無力,在這裡,我看到了老病苦的實相。

浴佛的過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菩薩來到佛祖面前,眼眶泛紅的說「終於輪到我了」。當他想拿起器皿浴佛,手卻拿不動,在看到生命的流轉變遷,反思自己是否有如實地策勵自己的修行。



佛光山叢林學院,歡迎報名就讀。 洽詢電話:07-6561921 轉 3001~3002(男眾) 2050~2053(女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